地方政府要谨慎救市


     2008年12月13日,宁波神化商品沙龙第二期“金融危机下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在宁波中信国际大酒店举行,我专程从北京飞过来参加这次论坛。论坛讨论的议题和嘉宾演讲的内容让我不虚此行。

     这次论坛主要有两个嘉宾,其一是任北翁先生,他是台湾的一个专家,为英国的一家石油公司服务了几十年。他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客观的数据来描述了金融危机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实在的影响。在评论各国的救市政策的时候,他指出相比于全球一年60万亿美金的GDP,数以百万亿计的泡沫的破灭是非常惊人的,各国政府的救市计划只能起到苟延残喘的作用,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融问题。他专门评价了美国对汽车行业的救市行为,他认为美国的GDP有75%是由第三产业贡献的,美国政府那数以百亿计的美金去救汽车行业或者其它的制造业根本就不可能扭转美国的经济结构。美国的经济结构注定了是实物供给不足,资金供给过剩,一旦资金面发生问题,要从实物层面来解决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位嘉宾是香港的一家对冲基金在上海的研究部主管王智勇先生,他则着重从价值链的角度阐述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他认为整个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以“两条线索,一个过程”的逻辑在进行。首先是失业率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下降,从而导致终端消费的不足,由此从产业链的末端开始逆向传导,在各个环节积累庞大的库存;接下来是由于大量的产业卖不出去,其最终导致的救市大量的大宗原材料积压,导致商品价格下跌,由此促使上游供应企业减产,并逐渐重新找到平衡。而伴随这两个方向的传导的则是各个环节的清库的过程。因此要观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各个环节的存销比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我在沙龙的最后做了总结:

     “我说我这次来宁波参加沙龙是不虚此行,这次沙龙对金融危机的分析要比我在北京参加的几次要好得多,主要是好在用客观的数据说话,使主管的判断有了客观的依据。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对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做重新的认识。王智勇先生通过价值链的分析来解释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过程,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对各个地方政府的救市行为在方法论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从王先生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上游企业的减产和限产是让实体经济重归平衡的一个客观规律。但是现在中国的情况非常的危险,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做违背规律的事情。上个月在北京我和老虎基金的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先生以及拖拉机基金的总裁保罗·拖拉机先生做了交流。他们为了调研中国的铜和铝市场,专门从美国乘专机过来,结果他听到大冶市政府仍然在对当地的矿山进行无息贷款,支持他们继续生产后,对接下来的铜价做了非常悲观的预测。他们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对当地冶炼企业的盲目支持使得有色金属的价格将进一步恶化。”

     “这次来参加会议的有发改委和宁波江东区的政府领导,我希望与会的领导能够把我的意见转达给毛市长听。在过去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经验有两个,一个是形成了数以万计的产业集群,另一个就是地方官员像企业家经营企业一样管理一方。后者在经济向好的时候对经济是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的,但是一旦经济陷入危机,则很容易犯根本性的错误。企业家的本能是不让自己的企业关门倒闭,但是政府官员却不能这样。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对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的补贴行为不仅不是在救企业,反而是将这些企业推向深渊。因为政府的补贴行为是改变不了金融危机在实体经济中传导的客观规律的。现在不主动减产,反而投入更多的资金,那将来的损失肯定是现在的好多倍。”

     “世界上主要的跨国公司在经济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选择主动停产和限产,因为现在的停产和限产是用有限的损失换来企业的长久生存。这样行为的关键是“主动”,要主动的刮骨疗伤,而不是姑息养奸。因此,地方政府要慎重“救市”,也要善于救市。对于产能过剩竞争力不足的企业,趁这个机会鼓励他们主动转型,然后拿钱去帮助他们转型,形成新的竞争力,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神化在金融风暴的当口把这个沙龙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硬件的投资非常的多,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软的投资却非常有限。中国需要数以万亿的顶级分析师,这些分析师中的Top 100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明年的沙龙将会继续请世界上最优秀的商品分析师来演讲,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使其成为培养中国自己的顶级分析师的重要平台。”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


 

我的相关日志:

2008-12-12 | “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
2008-12-08 | 与拖拉机基金副总裁讨论如何培养世界顶级分析师
2008-12-05 | 与老虎基金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会面
2008-12-03 | 机遇大于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关村带来的冲击
2008-11-29 | 在金融风暴关口下推出燃油税要慎之又慎
2008-11-21 | 与《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探讨金融危机
2008-11-17 | 与淡水河谷罗伯托先生交流工业品分销
2008-10-31 | 海德公园Speaker’s Corner
2008-10-30 | 拜访剑桥圣·约翰创新中心
2008-10-29 | 伦敦一日游
2008-12-01 | 中关村与硅谷对话:“硅谷网络”与长城所
2008-11-27 | 不进则退,中关村未来发展的困惑
2008-11-26 | 在中国寻找知识天使
2008-11-12 | 创业创新使天津更有希望
2008-11-11 | 颠覆者的理念先行
2008-12-15 | 77级大学生用餐制度的变化
2008-12-11 | 绩效评估:电子政务发展的保障
2008-12-10 | 公务员考试火爆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倒退
2008-11-24 | 金融风暴能否使中国经济加速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