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十年最具影响的流行语


  三十年最具影响的流行语

    在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程中,我们的生活里出现了非常多的流行词语。流行语的诞生和流行,不仅表示着新事物、新事件、新观念的出现,也反映出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思潮的涌现。 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流行语,鲜活地记录了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从重庆可折射全国。

  1979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解读:1979年负责创办蛇口工业区的袁庚,以改革者的勇气与胆识,在蛇口2.14平方公里的“实验室”冲击着当时的两个禁区:市场经济和行政体制。他率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并风行大江南北。

  1980年 倒爷

  解读: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从事商品倒买倒卖的人。买卖是商品经济中最常见、最基础的行为,但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时代,有买有卖、又买又卖、买了又卖、低价买来高价卖出的做法,在60年代叫“投机倒把”,要被绳之以法;在70年代叫“二道贩子”,也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到1980年,就有“倒爷”这一毁誉参半的称号了。

  1981年 《父亲》

  解读:1981年初,一幅名为《父亲》的油画,引起许多中国人争相观看,并引起心灵震撼。这就是当时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罗中立创作的《父亲》。油画是一张人头像,一个缠着白头巾的老农民端着粗瓷碗,他布满皱纹的脸刻印着一生的劳苦沧桑,那善良得近于懦弱的眼神让人为之心酸。就是这样木讷无语的父亲养育着我们,就是这副佝偻的身躯默默垒起时代的根基。

  1982年 下海

  解读:1982年以后,一股“全民经商”的热潮席卷了中国,很多人磨拳擦掌考虑做生意、发大财。将这种考虑付诸实施,且辞去公职专门经商的行为,就被称之为“下海”。这个动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辞职经商”的特定专用名词。

  1983年 春晚

  解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简称。1983年春节晚会剧组采用现场直播和设立节目主持人的形式,并现场开辟了四部热线电话让观众点播节目。这一年的春节晚会奠定了延续至今的春晚的基本格局,除夕夜看春晚已经成为新民俗,成为中国人过年的重要元素。

  1984年 小平您好

  解读:建国35周年的盛大庆典上,一队队游行队伍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前。突然,北大队伍中打出了一条手写横幅:“小平您好!”全世界都看见了这4个大字,这一场景也成为记录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经典画面。

  1985年 教师节

  解读:为了保证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全社会的尊敬,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九次会议同意国务院关于设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从当年起,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这一年9月10日是第一个教师节。

  1986年 一号文件

  解读:一般来说,新年伊始党中央的第一个文件,往往意味着高度重视,意味着不同寻常。1982年至1986年连续出台的五个“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改革,引起了全党全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号文件”从而也成为那个时代的热门话题。

  1987年 彩票

  解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经济进入了快车道,单一依赖财政拨款的社会福利事业却面临困境。1986年,民政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的请示》,1987年6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在京成立,国家批准该委员会开始发行福利彩票,以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发展以“安老、扶幼、助残、济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事业。

  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读:在改革开放进入第二个十年的重要时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这一结论包含丰富的内涵: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成为主要的推动作用;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四,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树立科技意识,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才能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1989年 希望工程

  解读: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学联、少工委共同创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这一年设立了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资助我国贫困地区的失学孩子,让他们重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所以这项救助活动名为“希望工程”。

  1990年 Internet(互联网)

  解读:1990年11月28日,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nternet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虽然那时还没有太多的人知道Internet为何许物,更别提“上网体验”、“冲浪”了。但不到20年后的今天,Internet大潮排山倒海地涌向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大大小小的网站如雨后春笋,如今,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我们很难离得了互联网。

  1991年 打假

  解读:1990年代之初,中国老百姓在享用改革开放带来的丰富商品的同时,也承受着假冒伪劣产品带来的痛苦。“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被人们所熟知,应该归功于自1991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每年一台以消费者维权为宗旨的晚会,唤醒了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1992年 发展才是硬道理

  解读: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邓小平南下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谈话。南方讲话,被人们看作是小平同志对1990年代初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定位,是为维护他的毕生事业———改革开放成果的进一步开拓。

  1993年 马家军

  解读:辽宁田径队女子中长跑组,因由著名教练马俊仁率领,故被称为“马家军”。这是中国体育史上无法抹去的一个名字,一个既有着无比辉煌、也有着许多隐患的团队;一个无比风光后又分崩离析的集体。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赵瑜为此写了《马家军调查》,从而引来马俊仁的诉讼,更给“马家军”这一称号平添神秘和诡异。

  1994年 MBA

  解读:英文全称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中文即“工商管理硕士”。从这一年开始,一项日后越加火热的人才深造途径———商学院教育开始显露头角,到商学院去“读”一个或“拿”一个MBA,成为公务员、党政干部和企业主所热衷的事情。

  1995年 五天工作制

  解读:1995年3月2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签署国务院第174号令,决定自1995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五天工作制,即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从此以后中国人开始享有每周两天的休闲时光。

  1996年 网吧

  解读:这一年网吧刚刚开始出现时,许多人对它的了解还仅限于游戏。当时电子游戏室被大量取缔后,网吧成了许多青少年娱乐的唯一去处。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网吧在信息社会中具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上网吧,甚至对网吧产生了依赖。

  1997年 一国两制

  解读: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一天凌晨1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香港的成功回归,表示“一国两制”政策的正式实施,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港人治港,50年不变。

  1997年 三峡移民

  解读: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中央交给新重庆四大任务———三峡移民、国企脱困、山区脱贫、环境保护;11月8日,长江截流成功,历时5年的一期工程结束。这些都和三峡工程有关。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百万大移民,承担着85%以上三峡移民任务的重庆市进展如何,一直备受关注。国家针对三峡库区和百万移民的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包括扶持产业发展、帮助移民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百万移民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最终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新库区,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1998年 豆腐渣工程

  解读:这一年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三次持续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发生继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百万军民与罕见的大洪水进行了殊死搏斗。“迎战洪峰,战胜洪水”是当年夏季最急切的呼声。在这次洪灾的背后,有关部门发现,一些防洪工程由于官员舞弊等原因,质量不过关,成为这场灾害的间接杀手。这种工程被称为豆腐渣工程。

  1999年 西部大开发

  解读: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1999年3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颁发,同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接着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

  2000年 千禧年

  解读:2000年临近时,千禧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话语中。世界各地也以不同形式的庆祝新千年的到来。中国为千禧年建造中华世纪坛大钟;在世界的主要城市,人们也以烟花表演、乐队游行和露天聚会来庆祝千禧年的到来。

  2001年 WTO

  解读:这三个字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缩写。这一年,曾经陌生的三个字被国人熟知,中国敞开了另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开始行使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的权利,同时承担世贸组织正式成员的相关义务。

  2002年 小康社会

  解读:在我国已经解决温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这一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即在本世纪前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003年 非典

  解读:2003年初春,“非典”(SARS)由广东向全国蔓延。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这一形势。中国政府先后三次邀请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来华,与我国专家广泛开展合作;卫生部每日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从4月21日起每天向全社会公布一次疫情。世界各国对于中国“非典型肺炎”的恐慌渐渐平息。在抗击非典中献出自己的生命和表现优异的医护人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抗击SARS疫情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更是成了当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04年 审计风暴

  解读:接连两年,国家审计署推出审计结果公开制度。2003年和2004年,李金华都代表审计署提交了长达十多二十页的审计报告,媒体也前所未有地在第一时间全文公布了这份牵涉很多重要部门的审计报告,一大批中央部委被公开曝光。报告在用词上也少有以前的含糊与温和,而代之以“疏于管理和监督”等严厉的字眼。自此,人们用“审计风暴”来形容一年一度审计报告所带来的冲击波。

  2005年 和谐社会

  解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这一年经常提到的概念。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经过党中央的系列部署,“和谐”不仅仅是一个庄严的承诺,而且是一个公开的可以度量的标尺。“和谐社会”这一词语和“改革开放”一样,将被历史铭记。

  2006年 百家讲坛

  解读:2006年,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迎来了最红火的一年。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上讲坛“品三国”,成为了这一年的“学术明星”,接下来的于丹讲《论语》也同样引起轰动,网上甚至将易、于二人称之为“学术超男”、“学术超女”。

  2007年 周老虎

  解读: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发现华南虎,因为陕西安康市镇坪县文采村村民周正龙拍摄到了华南虎照片。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各方质疑。几个月时间内,在各大媒体和众多网民的参与下,“周老虎”事件已是沸沸扬扬。2008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通报周正龙华南虎照片造假。11月17日,周正龙获刑2年半缓刑3年。本案涉及的13名人员也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在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从最初坚决否认,到后来的躲闪回避;从部门出面厘清责任,到法律介入拿出结论;当无数人在漫长的等待中产生疑惑、感到失望,陕西省政府迟到的“正本清源”,让人们重拾信心———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能永不犯错,重要的是面对错误,能够有勇气纠正,有责任担当。

  2008年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解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降临。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工作十分艰难。中央号召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抗震救灾。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援下,终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胜利。“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成为当时全国人民最响亮的口号。

  2008年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解读:2008年是注定要以浓墨重彩载入史册的一年,而其中,北京奥运会是一笔鲜红的颜色。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热情地参与其中,奥运在中国被发展成一场全民运动。北京奥运会的意义不仅在于体育,更重大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奥运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这一年奥运会,中国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把奥林匹克变成了一种全世界的友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