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下央视新标王命运叵测


  提起央视标王,一般人都会有个“刻板印象”,即大兴后必有大败,而且两者之间的时间较正常的生命周期要间隔很小,像秦池、爱多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而蒙牛、宝洁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则盖应感谢其多元化产品的经营思路,且时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2008年11月18日,纳爱斯在央视黄金时间段的招标中,一举拿下上下半年的黄金剧场的广告段,以总额3.05亿成为新标王。在这个被央视和纳爱斯称之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更多的局外人却看到了不同的未来。

  而更为不妙的是,伴随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全面来袭,从11月底开始国内的经济形势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实体经济的疲软直接带动消费的疲软,纵使国家出台4万亿救市计划,国人还是在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下减少消费,对未来的预期更差,这一点将随之体现在日常的消费中去。中国乃至全球由此将进入一个漫长的“保守消费时期”。

  这个时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理性消费重新兴起,越来越多原本热衷感性消费和服在消费的人将加入传统消费的行列,而但理性主导我们的消费时,广告所带给产品价格的提升,就越来越难以在消费者那里得到消化,人们将选择口碑好、终端影响力大和实惠的商品,这种变化不仅会体现在低收入家庭,还会体现在中产甚至富裕阶层。有媒体就报到,越是知道广告在商品价格中所占比例的专业人士,越不受广告影响,喜欢购买低调而质量过硬的商品。比如电池大王王传福、传奇巨富马云、史玉柱等。

  如此一来,不能想象纳爱斯的巨大广告费将由谁来承担?

  从2008年的投放来看,纳爱斯原本是将这个时间段广告全用于“百年润发”,然而不争气的市场反应和销量,(尤其是某些专业人士和媒体最近出现的唱衰“百年润发”的迹象,更让人对它的未来担忧。)使得决策人不得不在最近又加入全线产品的宣传。这说明,2009年,巨大的广告费将无法从新品身上得到回报,而实际上新品因为定价的主动权,是最有可能承担广告费的。

  那么谁来承担呢?

  或许有人说靠洗衣粉、肥皂和其它早先就上市的洗涤品的量取胜,没错,简单的数学告诉我们产量的分母越大,广告成本的摊薄就越小,但经济学告诉我们日用品作为价格敏感性产品,即使一点的增加,都会使销量下降很多,加之纳爱斯之前的市场份额在与其他品牌的充分竞争中以趋于饱和,即使打广告产量的上升也不会大,加之如今价格还可能上涨,销量必然无法保证广告费的充分摊薄。

  既然新品和老品都无法承担这块成本,那唯一可能的就是动用纳爱斯以往的盈利和借贷款来填补这个窟窿了,现在人人都知道“现金为王”,这么补下去,纳爱斯的未来将究竟在哪里?

  上纳爱斯的官网看看,这样的担心实际不止我们有,连企业的员工也在犯嘀咕,而纳爱斯的总裁庄启传却信心百倍:“让标王因秦池而蒙冤,因纳爱斯而雪耻!”

  果真如此,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