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企业家、领先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延续组织健康持续的心态和意志,无论时代如何工业化,泡沫和伤害只会越来越少,一个和谐、健康、持续的商业生态文明时代才会到来
商业生态文明还有多远?
文·于清教
世界范围内,关于“地球变暖谁是真凶”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在所有原因中,我以为,“人类活动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的说法是最有说服力和科学依据的。地球变暖的原因可能要继续争论下去,但我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地球变暖的后果——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大到地球活动,小到商业行为,我们无不为生态平衡与文明充满忧虑。
毫无疑问,现在我们离美国金融危机的风暴眼越来越近。媒体报道称,广东沿海大批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倒闭,致使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踏上返乡之路。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长三角、珠三角死掉了6.7万家中小企业,10月份又出现了新的一轮中小企业倒闭潮。
种种迹象表明,30年来中国企业高速成长路径已终结,中国企业已到除了转型别无选择的危机关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及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实体经济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这种危机不仅仅体现在订单锐减、企业被迫停产、大幅裁员、收入降低上,更可怕的在于整个产业链的信心正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影响。
显然,我们所面临的危机已经脱离了负增长、亏损倒闭等一般层面的担忧,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让所有期盼共建、重塑商业生态文明的领导者不得不重新选择最基本的健康生存问题。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认为,最大的一个危机有时不是环境,而是恐惧,因为恐惧我们就会视而不见,因为恐惧我们就会互相指责,因为恐惧我们就会思考僵化。拿中国家电来讲,这种恐惧感来自于过度竞争下的突围,来自于对产业和自身发展定位的错估。当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一下子将原先所有掩饰和包装的问题集中呈现出来的时候,不少人突然惊慌失措,突然觉得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成夕阳产业了,突然发现整个团队和系统免疫能力在降低,突然发现贸易与专利壁垒越来越森严……这么多突然打得我们措手不及,但我们是否真正想过回归到商业生态文明这个基本问题。
宝马公司在循环利用旧车制造新车的过程中,节省了数亿美元的开支,持续坚持的意识培养和知识积累,让宝马对工业化循环文明的实践到达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宝马更多的是考虑一个产品从头的全生命周期,考虑最原始的自然系统,而不仅仅是完成产品制造、销售,宝马更关注以循环流转的生命规律。我举宝马例子目的是问,中国企业是不是应该很好借鉴借鉴?!——如何通过节约能源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如何发展和支持低碳经济,如何让产品完成其符合生态文明的生命周期,如何实现危机到来时少些恐惧,少些过度索取与浪费?
30年前壳牌公司就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即便是全球财富500强的公司里,能够持续30年、50年的长寿公司也是寥寥无几。总结发现长寿公司有四个特点,一是身份感超越了“我们做什么”和对“我们是谁”的认知;二是对未知、对外部世界有开放的容忍态度,承认不足,承认自己需要学习;其三,保守的财务政策,掌握自己的命运,绝不举债扩张;其四,对环境保持敏感性,责任感,并生成于企业的整体运行中,公民身份才是企业如何运营的不可避免的“副产品”。我认为,无论经济如何发展,无论产业如何变局,惟一不变的是保持对人和自然的敬畏和小心翼翼,保持持续的学习力与懂得感恩。
回到我们现在建设的和谐社会,落实的科学发展观,我倒认为这不是口号,落实到企业上来讲,切切实实的就是企业如何持续健康的问题。一个企业的健康取决于全供应链的健康,不管是生产食品还是能源。美国次贷、华尔街金融危机说白了其实就是往金融产品和未来预期中添加夸张、泡沫、虚假、不负责任等“猛料”再通过杠杆(广告)、担保(过度营销)共同作用的结果。表面看华尔街彼时赢了,实际上现在输得比谁都惨,还要拉上全球人民去为他们埋单。漠视了商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华尔街”注定要隆重地死亡一次,没人会再一直愚蠢下去,即便是金融衍生品披着多么华丽的外衣和荣誉。
无数的案例已经也必将证明:长寿公司与短命公司一个最本质的区别应是,长寿公司首先将自己视为活生生的人类社群,置身其中而且和谐相处,而不只是产生利润的机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本无可厚非,但为此忘乎所以不择手段就是无良。退一步讲,企业即便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但也不至于用产品去伤害我们的顾客,否则必然付出代价。
因此,如何重建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中国企业面对商业生态文明要解决的迫在眉睫问题。这样重大的商业系统问题,也许我们很难依靠去重温德鲁克关于企业目的的论述来理想化地解决,当务之急,我觉得社会须切实启动法律来解决企业无法遵守底线、伦理的问题,加大对这种故意伤害顾客的企业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其犯错误成本。惟有如此,才能减低已积重难返的商业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危害。
世界经济的阶段性恶化和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企业快速突围的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健康生存,保证安全过冬,如何再做好下一个10年、30年、50年。中国企业要建设自己的商业生态文明,首先必须从现在、从本土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以足够的动力来实现中国制造强企强国的目标,必须从自身做起,深刻认知我们的身份,保持对顾客需求的敏感性及对产品安全、放心、价值、环保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创新。
不做世界500强,但求企业50年、100年……每一个企业家、领先企业如果一代代延持这种健康持续的心态和意志,无论时代如何工业化,泡沫和伤害将越来越少,一个和谐、健康、持续的商业生态文明时代才能真正到来。
来源:国际航空报2008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