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人大不管,只好人民来管


叶匡政:人大不管,只好人民来管    

       有报道,陕西华县14天内发生4起命案均告破,于是县政府重奖县公安局10万元现金。此事看似一条正面新闻,却在公众中引起巨大非议。大部分网友认为,破案是公安机关天职,因此不应该得到重奖。

       若不是网友质疑华县政府重奖,还不知此地14天里,竟然会有4人死于凶杀。华县人口不过40万,短短时间有如此多的凶案,不知是巧合,还是常态?此地解放前爆发过震惊全国的渭华革命起义,按说民风不至如此顽劣。

       人们不便追问民风何以至此,只好拿公安局的奖金说事。百姓被杀,捕快拿钱,放在任何朝代都有点说不过去。只听说狗拿耗子要鼓励一下,没听说,猫拿耗子还得再奖条鱼的。老百姓从常识角度追问一下,完全应该。老百姓担心的是,别把公安惯成了马戏团的狗熊,动一下就得赏颗肉丸,不赏不动,愣给公安局惯出了马戏团的毛病。

       10万元奖金多不多?不多。为何引起争议?公众无非想弄清楚,谁来监管政府奖励的权力。宪法虽有规定,各级人大有权监督各级政府,但在实际行政运作中,政府几乎不受地方人大的监督、制约。人大常被百姓称为哑巴人大,不仅代表不了百姓意志,甚至连人大代表的意志也代表不了。人大不管,只好人民用嘴巴来管。再管不了就可能变成怨气,怨气多了就会影响民风,民风不好就会多发凶案,于是恶性循环。

       如何对政府权力形成制衡,是个老问题。十七大前后一系列会议,都讨论过如何解决政府“权力过分集中和不受约束”的问题。权力没有制衡机制,地方政府一旦决策失误,损害公共利益,就会导致民众对整个政府的作为失去信任。政府本来是社会信任的基础与管理者,政府如果失信,杀伤力无疑是巨大的,上行下效,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这个问题孔子时代就认识到了,所以孔子说执政者时,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相比多数原则,民主制度更重要的核心是权力制衡。没有权力制衡,政府即使决策正确,都可能被民众投以不信任的票。何况是这样一个“屡发凶案、却予重奖”的政府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