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的崛起,改变了以往零售渠道商在产业链中的从属地位,甚至逐渐掌控了家电产业链的话语权;黄光裕的光荣与梦想,成就了“中国首富”颇具神秘的创富佳话。个中的辛劳和灰色地带,也许只有牢牢掌控国美企业集团的家族人士知晓。随着黄光裕深陷被调查漩涡,牵引至“国美系”的人事与资本市场震荡,乃至中国家电零售业话语权的争夺战将在所难免。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黄光裕也许会选择另外一条成名路,但如今他恐怕已失去了这个机会。
2008年11月17日,黄光裕被北京警方带走调查,他的座驾还静静地停在北京鹏润大厦的车库里。他与他的商业王国的未来均充满了未知数。
22年前,一个名叫黄俊烈的少年,凭4000元在京城北漂创业;22年后,更名为黄光裕的他,在今年第三次成为中国首富。黄光裕的创富路引人关注。
双面黄光裕
1969年黄光裕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凤壶村,家庭贫困。当时为了兄妹四人有口饭吃,他的父亲成年累月在外面奔波,母亲曾婵贞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一位熟悉黄光裕、在北京从事了十多年心理咨询工作的资深心理医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童年经历对人的一生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在社会最底层,得不到任何尊重和帮助的童年,让黄光裕比一般人更渴望得到被认可,而且有非常强烈的领导欲。
但是,现实的苦难和心酸,以及他的低学历,让他在灵魂深处的自卑性格难以被摆脱。黄光裕对自己的一个判断是,“我觉得自己在个人形象方面一般。我个儿不高,长相也没有特别过人的地方。”
或许是出于他的这种自卑心理,表现在外时,往往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紧张。
对于黄光裕的种种表现,资深心理医师进一步分析道,“像他这样性格的人,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活得很累,不自我。当他想回归自我的时候,又不被社会认同。”
也许,16岁就外出随同大哥做生意的黄光裕,多年来经历了太多白眼和辛酸,虽然后来富可敌国,但当初的创伤,可能永远也不会痊愈。
黄光从裕不会轻易向外“示弱”,有一年,关于黄光裕及其国美帝国太过于霸道的报道屡见报端。有意思的是,黄光裕干脆给自己剃了个光头,摆出一副完全无所谓的态度,似乎对“教父”、“价格屠夫”之类的称呼安之若泰。但有知情人透露,那段时间他压力特别大,以至于头发掉得太厉害,只得“剃度”了事。
但黄光裕也有霸道的一面,在鹏润大厦18层的国美公司总部,黄光裕是一位让人敬畏的老板。有人称,甚至是他的亲妹夫、曾任国美总经理的张志铭,在黄光裕的办公室里“低眉顺眼像个小媳妇”,至于其他员工在谈到他时,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
2005年9月黄光裕第一次获得“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时,已经有些江湖大哥的样子了,剃了一个大光头,一上台就双手抱拳:“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大哥。”坐在椅子上的姿态,有些刻意地做出大哥模样。
有媒体指责国美是“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时,黄光裕仍然遮掩不住自己的年轻气盛:“我觉得很奇怪,你们这种故事从哪里编出来的?真这样,国家打黑我就要首当其冲了。我黑在哪里?我怎么黑了?”
但是,黄光裕确实因为这方面的传言让其经历了比较难堪的事情。
据香港马会内部一人士称,今年初香港马会北京会所开业时,黄光裕递交了申请,在经过审查后被拒,“被拒的理由就是他有涉黑迹象,随后,黄光裕又以其夫人名义申报,审查后同样拒绝了。”该人士直言,香港马会招募会员一向以严苛著称,光有富豪的头衔是远远不够的,会员最重要的必须身家清白,并拥有与财富相若的令人尊敬的品格。
国美现象
国美的崛起,与黄光裕极度渴望被社会认可的心理激励,是分不开的。
从1987年北京珠市口大街路边一间几十平方米的电器小店,到今天在京、津、沪、冀乃至香港等全国近300个大中型城市拥有直营门店1300多家;从2000年30.2亿元的销售额,到以大于50%的年均增速增长到2003年的177.9亿元,日均增长5000万元,而今天,国美的年销售能力已经达到1000亿元。
国美惊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打破规矩”。2004年,国美重新整合服务理念推出“彩虹服务”,成为中国流通企业首家拥有自己独立品牌服务体系的商家,一个“影响无处不在的商业帝国”。
“黄光裕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敢想敢干,而且他把握了一个重要的策略—低价,这是国美初期的成功基因”,一位接近国美的家电制造企业的高管如此说道。国美从事的是最传统的零售行业,使用的是最简单的低价策略,却成就了全国最大家电零售商。一直以来,这个传奇一样的“国美现象”被专家学者们反复研究,甚至国美模式也引发了各种零售企业的争相模仿。
“客观来看,国美打造的连锁家电商业品牌,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而十多年始终不变的低价策略才是国美和黄光裕无往不胜的法宝”,这位高管话锋一转:“但是,也要看到,国美低价策略的背后是供货商利润空间的下降,甚至国美经常做的就是‘无本生意’,家电制造行业的激烈竞争给了国美辗转腾挪的空间和发展扩大的最好机遇。”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中也持同样看法,他认为:“家电销售领域的不规范造就了一批巨富,大的家电经销商搞店庆、宣传、促销,都是用供应商的钱发展自己,做的是无本的生意,这是中国家电销售领域的特色。”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位研究家电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认为,国美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渠道的从属地位。事实上,由于国美令人不可忽视的终端威力,它已经反过来开始向整个产业链的上游施加压力。“这是国美现象的核心,这也是国美零售业版图得以迅速扩大,并成就其商业帝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500强梦或陨落
2005年3月20日,黄光裕在“2005年国美全球战略合作高峰会”上宣称:国美2008年形成年销售额1200亿元,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国美2004年年底在全国拥有180家门店,销售额是238.8亿元。这意味着,国美今后每30个小时必须开一家新店。
并购成为国美进军世界500强的重要手段。从2005年4月开始,国美连续并购了黑龙江黑天鹅、深圳易好家、湖北中商家电、江苏金太阳。
2006年7月25日,国内家电渠道市场迄今为止最大的并购案—国美、永乐合并最终尘埃落定,新国美门店数量一跃达到800多家、年销售额达到800多亿元。
2007年12月16日,国美全面托管大中电器,加上北人、蜂星等一干区域家电连锁又悉数落于国美囊中,以及对三联商社收购,国美的门店数已突破1200家。
黄光裕开店1200家的目标实现了,总销售收入突破1200亿元也非难事,但是,没有人会把国美视作世界500强俱乐部的成员。
长久以来形成的不安全感,导致黄光裕倾向于将利益紧紧控制在自己及家人手里。除黄光裕是整个集团的绝对权威外,他手下的二号人物张志铭—早年是黄光裕的司机,后来娶了黄光裕的妹妹黄燕虹—先后成为国美、鹏泰投资、鹏润房地产的负责人。
更多文章请看时代周报专题《黄光裕生死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