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救不了市而是缺少救市的方法
——别听那些“教授”的,没一个懂“救市”的
文/崔长林
最近,在网上,有十位所谓经济学教授联名,再次提出了“救股市(以下简称救市)”的主张。我并没有看他们都写了点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提出救市的根据是什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压根就不懂“市”。为什么说他们不懂“市”?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股市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也不知道“股票本身不存在增贬值”问题。为此,为了说明上述原理,笔者曾经撰写《股市本身不能创造价值论》和《股票本身不存在增贬值论》两篇文章。为什么这么说?(1)股票如货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2)股市是存放股票这种价值符号的场所,就像用于存钱的柜子,存入多少,取出多少,没有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股票和股市均不创造价值论
作为股民,作为政府,也包括所谓经济学教授在内,大家至少应该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任何一种有价证券,其发行量是一定的,或者说是一个死数、绝对数。这样也就决定了,这个死数、绝对数不会由于上市而变成活数、相对数。大家知道,没有一张股票是用货币来为自己标明价值,否则其价格就不会始终发生变化了。尽管有些股票在发行之前曾经有“多少钱一股”的约定,一旦上市,其“约定”便失效。
换言之,只要股民不买进或销售,股票就没有确定的价值而只有不确定的价格,而价格这东西永远也替代不了价值。也正由于如此,笔者才谈“股票本身不存在增贬值”和“股市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的问题。
还是因为如此,笔者才又写了《股市没风险,化作植物人》的那篇文章。这又如同,房地产的涨价或降价对于住房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的道理一样,压根就谈不到所谓“财产性收入”的问题,除非你是房地产商或是“炒房人”。大家知道,解放初期五百块钱能买一处院子,现在五百万才能买这处院子,那你能说这个人的“财产性收入”增加了四百五十万?简直就是一派胡言。当然,只有将其卖掉时,才能体现出来。
再换言之,在房产的数量、股票的数量不发生变化和持有人的身份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无论房产还是股票,其价值始终是不变的。当然,其价格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其价格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由于货币贬值造成的而不是由于房产、股票价值的增殖造成的,因为它们的使用价值没变,除非它们的用途由于环境发生了变异而被改变。比如政府决定拆掉你的房子扩建道路,否则其价值始终如前。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说“股市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和“股票本身不存在增贬值”的论调成立,那国家还建立股票市场干什么?又如何解释一大批“杨百万”的诞生?其实,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股市对企业、股票市场、国家聚敛股民手里的钱财有价值,对“杨百万”、索罗斯们的资本增殖有利,但对大部分中小股民不但没有利,而且还有害。“害”在哪里?当然就在于,是中小股民的亏损,成就了其收入。
救市是稀释股票价值的过程
笔者以为,无论中国还是外国,股市之所以会走到今天,一定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或者说国家实现税收和股市大鳄实现资产增殖的必然产物。换言之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总有一些无知的中小股民们的慷慨解囊成就了国家的税收和股市大鳄资产的迅速增殖。而从这个意义上说,股市、股票的价值作用不是没有而是特别巨大。但是,股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是站在国家、股市大鳄和机构投资者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或者说这是站在股市这个赌场的立场上去看问题的,虽然不同股民之间或有盈亏,但对于开赌场的人和庄家们来说,一定是盈利大于亏损,否则他们就是十足的大傻瓜。请问,世界上哪有为了亏损而开赌场的老板?世界上虽然也有一些庄家让临时下箸的人“挣钱”的时候,但结果、最终亏本的,一定不会是老板,也不会是资本雄厚的庄家。这点道理,大家应该比我更清楚,但我不知道的是,有人为什么就不明白!
或许有人会说,笔者总不能说,让政府出面来“救市”也是一件怀事吧?而笔者却以为,虽然不能说一定是一件怀事,但也不能说是一件好事。这是因为,无论政府拿出多少钱和抛出多少用于“救市”的政策来,它们都属于“中性”的,或者说是在“均衡”地对待每一位股民,而其结果又必然是,、股市大鳄和机构投资者获利最多。虽然对于中小股民不能说一点好处也没有,但中小股民想从中挽回损失,想都甭想。
而更重要的是,如果国家真的拿出钱来“救市”,顶多也就是一个稀释股票价值的过程而已,但政府的财力却会因此而减弱或降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国家用于“救市”的钱不是财政收入,便是增加货币的绝对数量;如果用财政收入,势必会减弱或降低国家财力;如果通过增加绝对货币数量来实现,那么包括股票在内的各种社会财富就会被稀释。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忘记,被稀释的一定是中小股民持有的股票。
不是不救股市而是实在救不活
为什么说被稀释的一定是中小股民持有的股票而不是股市大鳄手中的股票?因为股市大鳄手中基本上已不持有中小股民的股票,要不然,中小股民所持有的股票价格就不可能会那么低。也就是说,中小股民手中的股票价格之所以会那么低,根本原因就在于股市大鳄们早已经逃离——这是中小股民被“套牢”的根本原因。换言之,除非政府拿出钱来购买了中小股民们被“套牢”的股票,否则谁也甭想挣扎出“牢笼”。
可能吗?如果是那样,政府还不如把人民币直接派送给她的人民呢!也就不要说,政府之所以要建立股市,压根就是为了从股市中筹集资金而不是发放货币。也就更不要说,即使像美国政府一样,用财政收入来购买了一些有问题的债券,仍然救不了股市,仍然救不了中小股民的问题。大家知道,用“买股票”的方式只能救助个别企业,但“救”不了整个股市,更“救”不了股票持有人,因为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算能够使个别股民脱了“套”,那也不是一个中小股民盈利的过程,而一定是一个亏损的过程。这是因为,即便是让股民手里的股票价格番一番,价格也难以回到“购进价”,就不要说,就算政府真的要拿钱买中小股民手中的股票,股价也未必就能“番一番”。再说了,在那种情况下,股民们愿意将自己的股票卖给政府吗?如果要卖,那不就彻底亏损了吗?作为股民应该知道,“一买一卖”等于加减,拉不起股指来。
美国政府不是已经实施了类似于上述的救援计划?有实际效果吗?谁能说中国一个劲地降低印花税不是对股市的救援?有更大的效果吗?可以肯定,效果都不会很大。如果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经济社会是否发展是一个“经济物质”运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经济意识”决定的过程。谁都知道,股票是“主观判断”,股市是“主观预期”,而它们两者全都是“经济意识”的产物,又怎么能决定“经济物质”?
说了半天,对这个不景气的股市,我们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当然有,比如笔者的“逆变管理法”就是一种既不用化钱,又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取得很好效果的方法。可惜的是,他们就是不听“好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