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争相报考公务员说明了什么
————王在安答大学生22问之十
(王在安 2008-10-29)
闫英俊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截止到10月27号,公务员报考人数已突破100万人,达到105万人,而招募岗位只有一万多个,竞争热度从去年的1/60,提升到今年的1/80。今年有两个现象,一个是有1000余个岗位的报考人数,达到计划人数百倍以上,二是有一些岗位却招不到人。请你谈谈您的看法及对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建议。”
我认为,在我国的现行国家体制下,从个人利益实现的角度来看,公务员有较大优势。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远远高于GDP的增长,而国家是怎样在运用这些高速增长的财政资金的呢?国家不是首先用增长的财政资金为农民、工人等低收入阶层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而是首先用于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完善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增加公务员的数量,改善官员办公和生活条件。现在,我们国家公民社会保障最优越的就是公务员,其次是国有垄断企业员工,再次是具有竞争力的各类民营企业员工,最后才是一般企业的员工和广大农民群众。
第二,公务员的工资福利是只升不降,而除了垄断企业之外,其它就业人员的工资福利是与企业效益成正比的,效益好时,工资福利就好一些,效益不好时,工资就会下降,福利就会差一些。
第三,在现行国家政治体制下,公务员如果没有犯罪,或者多次犯罪而没有被查处,官可以照当,不存在下岗问题,不存在失业问题,也几乎不存在被追究责任的问题。而其他行业的就业者就没有这些特权了。对于在企业工作的人来说,个人责任被追究是家常便饭,而且企业遇到不景气,就会裁员或关闭,下岗失业、转岗或再就业,成为一种常态。
正是由于这样一些原因,或者说是基本事实,报考公务员成为许多人的首选。这是造成数百人、甚至数千人争抢一个公务员岗位的重要诱因。
对于大学生争抢公务员岗位一事,我的态度第一是充分理解;第二是建议大学生们把能不能当上公务员这件事情看得淡一些。
为什么要看得淡一点呢?因为在我们国家现行政治体制下,公共权力腐败等不正之风是客观存在,无孔不入的。包括公务员报考在内,往往有许多名额在名义上是公开招考的,而实际上是通过了一定的操作,早已被人家内定的一些人把名额分配过了。所以你有时候考得很好呀,人家也不一定录用你。而有的人考得很不好呀,甚至没有经过考试,也可能被录用。我最近听说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学毕业生,他毕业三年了,什么也没有干,成年学习和到各地报考公务员,连续三年报考了多次,自认为考得不错,就是没有被录用。后来他找到了自己的一位当官的远房亲戚,经这位当官的亲戚打招呼,很快就被录用了。他感叹到,这几年还不如不学习,不参加考试呢,要直接找到这位当官的亲戚,不就可以省了三年时间和几万块钱吗?
我认为,作为一个没有什么人情背景的人,作为一个不是特别善于考试的人,虽然你可以去尝试着报考公务员,但是你千万不要对此报有太高的期望值!可能你考得很好,被录用了;也可能你考得不错,但是却没有被录用,而一些不如你的人被录用了。这在现行体制下是极为正常的事情。所以,对于报考公务员这件事情,你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把它看得淡一点。
在对待就业的问题上,千万不能只盯着当公务员这一条路,一定要有多种选择,准备多走几条路。这样你才会有前途。如果你非公务员不干,那么将来吃亏的一定是你自己。
我的意见是,你们大学毕业之后,在选择就业时,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就一定要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如果你能够顺利地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当然很好;如果你找不到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那么完全可以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千万不要长时间地处于失业状态。
我认为,对于选择职业和工作来说,大学毕业生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考虑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即你喜欢什么?不管你学的什么专业,如果你不喜欢它,你是干不好的;即使这个工作不是你在学校所学的专业,只要你喜爱它,对它有兴趣,往往就能干出成绩。所以,你必须弄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第二,如果你不能从事你所喜欢的专业、如果你不能从事你所喜欢的工作,你也没有必要长期处于失业状态。这个时候,只要有工作机会,你都不妨去试上一把!无论任何工作,你都可以先去做一做,先去尝试尝试。在尝试中,你可能会爱上这项工作,至少你也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工作创造条件。
如果你具备了这样两种心态,就不会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了,你大学毕业后,就一定能够很快地实现就业上岗,一定能够很快地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一定能够很快地积累人生的经验,一定能够很快地提升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