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后备干部“三推三考”活动启示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一直以来,我党十分重视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如何培养锻炼干部,怎样选拔任用干部,是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洪泽县于今年初组织开展的副科级后备干部“三推三考”(三推:个人自荐、民主推荐、党组织推荐,三考:笔式、面试和心理测试)活动,破除资历身份束缚,突出实践锻炼实绩,创新了干部选拔任用思路,激发了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心和热情,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的是群众,也是矛盾最集中、问题最复杂的地方,很能磨炼干部,也最能培养干部。各地也有将机关干部下派到基层接受实践锻炼和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干部的成功实践,而将基层一线,尤其是招商引资和城市拆迁、信访稳定等项目推进一线,作为后备干部接受锻炼和培养的平台,并对经过实践锻炼后实绩突出的后备干部进行重点选拔、大胆使用,建立、健全干部培养和选拔的“生态链”,从而形成“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育”的良性循环,成功的典型并不多见。在这方面,洪泽县的“三推三考”活动作出了有益探索与尝试。
洪泽县“三推三考”活动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采用了实践锻炼这一环节,并且把实践锻炼实绩作为后备干部选拔任用的唯一前提和重要依据,突出了人才储备,强化了培养锻炼。该县按照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后的综合排名顺序,经过组织考察,确定了60名后备干部作为人才储备,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了49名同志充实到招商引资、信访稳定、城市拆迁、旅游开发等急难重项目一线,经受锻炼,尤其是在城市拆迁一线的后备干部,创新工作、扎实肯干,较好地完成了城市拆迁任务,既推动了城市建设步伐,更磨炼培养了后备干部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取得了推进关键工作和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双重效应。实践锻炼也成了机关后备干部再学习、再教育、再提高的良好平台。
当然,培养干部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干部。如果光通过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而不关心经过锻炼以后干部的进步和成长,很容易挫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此,洪泽县分层次、分阶段加大了对参加过实践锻炼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一是对经考核实践锻炼实绩比较突出的19名正股级后备干部,予以优先提拔15名作为副科级领导干部人选;二是面向参加实践锻炼的其他19名股级干部定向公选出11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人选;三是对办事员级别的后备干部通过一定程序再择优提拔任用一批。真正实现了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有为才能有位、优秀方可优先,树立了凭实绩用人的正确导向。
干部选拔任用是一项严肃的政治问题,但也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更是老百姓最关注、议论也最多的话题之一。洪泽县坚持用实践培养干部,使后备干部找到了挖掘潜力、激发动力、展现实力的舞台;坚持凭实绩选拔干部,让那些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同志有了该有的位子,同时将那些企图凭拉关系、走门路的别有用心之人挡在门外,较好地规避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求变、思进,正成为全县上下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正风必先正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洪泽县“三推三考”活动,严格实行全过程公开、全方位监督。从简章发布到接下来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都全部通过一报两台和互联网络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定向公选这一重点过程还通过县政府网站实行全程视频与图文现场直播,并实现现场互动交流,切实增强了公选过程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期间还邀请了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的同志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整个活动操作规范、程序合法,也营造了风正气清的良好氛围。
毛泽东同志说得好:“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洪泽县“三推三考”活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反响,成功的秘诀,就是因为坚持了严谨、规范、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从方案设计到程序实施,每一个过程都“滴水不漏”,较好地规避了说情、拉关系和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的滋生和蔓延,为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