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如何砍好这一刀
无可厚非,裁员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个好的园丁总是定时或不定时的对其果树进行修修剪剪,才能让它结出更多,质量更高的果实来。问题是—如何才能砍好这一刀了?
无可厚非,裁员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个好的园丁总是定时或不定时的对其果树进行修修剪剪,才能让它结出更多,质量更高的果实来。问题是—如何才能砍好这一刀了?
每每园要修剪果树的时候,挑枝时总是慎而又慎,小心翼翼,但该剪的时候却要快而又狠。不能有半点犹豫,否则会伤及旁枝,甚至危及主杆的生命。企业由许许多多的人组成,就像果树由许多枝叶组成一样,果树越长越大的时候枝条也会变得越来越来错综复杂,相互阻碍了它们的健康成长,影响收成,所以园丁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修剪了,其最基本的原则便是优存劣汰了――使好的得到更好的环境和更优质的照顾;而对于残枝败叶,只能对不起――砍掉。
这看起太不残酷了,好像要违背了人道主义以人为本的理念了。其实不然,人不是果树,不是被剪掉了就没有用了,每个人有缺点当然也会优点。一个人如果放在不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岗位上可能的结果是无论他怎么拼命结果却还是表现得一般般,甚至许多事情传到他的手上就会被搞得很砸。但如果把他换到了他最擅长的职位上,没准他看起来嘻嘻哈哈一身轻松的样子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所以,企业要进行裁员的时候,不妨先问问一下自己,我们对他足够了解吗?我们的企业有没有适合他这个特点的岗位呢?实在没有的话,企业能够诚恳地告诉他为什么要他走吗?他是否知道自己向来的行为以行为导致的结果是企业所期望的结果相背离的,而走是必然的。。。
企业不要把“裁员”看成自己是自己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在诚恳的沟通下其实也是在帮助被裁的员工,能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他在本职上的实际能力上的缺陷,为他今后取得更大的进步是有益的。
那么如何才能砍好这一刀而不至沾上淋漓的鲜血呢?
首先,企业里某人自认为掌管“生杀大权”爱K谁就K谁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员工离不开企业,同样没有员工企业也就不再是企业了。企业吸纳人进来都期望其无私地贡献其毕生的学识与力量,应该也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成长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日渐重视 “雇主”品牌的建设了。
企业就像是一个要向前进的巨轮,每个员工都是一股力量,如果每一个力量都向着同一个方向,那么企业就能前进得越快,但是人多了就不免有些人有意无意地形成了阻力,这时就不得不劝其离开而不至于使转轮停止前进。
第二、企业要建立好长期的用人机制,明确人才在本企业中“好”与“坏”的标准,而且每个员工都知道这一标准。企业按着标准对每一个员工都进行考核进行评估,然后公平、公正、公开地报告。对好的要进行激励,对坏的要进行教育(培训)整改,对于有限的整改后,仍然不见回转的,只能不幸地通知其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