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瑞安市原副市长、原交通局副局长蒋良荣,2002年因受贿被判缓刑,6年来,他一直不上班拿工资,成为“吃空饷”一员。记者昨天从浙江瑞安市委宣传部了解到,针对媒体反映瑞安原副市长蒋良荣被判刑后保留公职照领工资一事,瑞安市委、市政府于12月19日下午召开会议,并决定责令瑞安市人事局、瑞安市交通局速查明原因。会议决定,根据有关规定和查证事实,该追缴清退的钱款要追缴清退,该辞退的要辞退,该开除的就开除。(2008年12月21日人民网转自《新京报》)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吃空饷”这一早已“绝种”的中国古代社会官场中存在的恶习,在今天的法制社会、文明社会居然死灰复燃,“借尸还魂”。而更叫人不可思议的,这种“十恶不赦”的吃空饷,竟然不是个案,而且居然还蔓延到了贪官获刑后仍吃空饷的地步。
其实,贪官获刑仍吃空饷的案例,并非温州瑞安“首创”。不久前,安徽潜山县贪官曹晓明入狱仍吃空饷一事,经媒体曝光后得到了相应处理。当地相关部门开除了曹的公职和党籍,追回了已发的工资,并告诫全县机关干部,以此为鉴,进一步强化法纪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发生。从温州瑞安市贪官获刑吃空饷事件的追踪报道来看,也已经引起了瑞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也已责令有关部门速查明原因,按照有关规定和查证事实,严肃处理。相信不久也将会有一个“说法”。
“吃空饷”是指干部职工擅自离岗或单位擅自批准干部职工单位停薪留职后,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当事人却继续拿工资;离退休人员死亡后仍在吃“财政饭”;干部调动后不到任,继续在原单位领“逍遥钱”的现象。“吃空饷”,从表面上看吃掉的是不该拿、不该得的纳税人的钱,实质上是一种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是一种渎职,甚至还有的单位领导将套下来的“空饷”贪污上身,就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违法犯罪了。因此必须坚决清理、严肃查办。
应该说,近年来,各地清理“吃空饷”的动作不可谓不勤,力度也不不可谓不大,安徽砀山还成立了以县纪委、监察局、人事局、编办、财政局等单位为成员的临时专门机构,负责全县清理“吃空饷”普查工作。并公布了举报电话,对“吃空饷”有关工作进行了公示。清理“吃空饷”的对象为该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给的人员,清理内容包括各类在编不在岗的人员,如长期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的人员;被开除或已调动、辞职、辞退及自动离职后,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和津补贴的人员;死亡不注销;兼职、虚报、冒领等等“吃空饷”的情况。对查实“吃空饷”人员,除追缴其违纪冒领资金外,将根据情况追究其有关责任。
“将根据有关情况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这样的问责,我们听得多了,但是究竟追究了多少具体人,追究了多少具体责任,却只有天知道。这种模棱两可、闪烁其辞的问责不问也罢,问了也是白问,根本是问不到具体的人的。就像安徽潜山县贪官曹晓明所在的单位说,虽然知道曹入狱,但没有上级领导的同意,没有相关部门开除公职、党籍的通知,无权停发工资。当地纪委说,按照规定,没有接到法院的判决书,就无法启动程序开除曹的党籍,并协同其他部门开除公职。追究责任的皮球踢到了法院,但法院说,按照惯例,判决书都是相关部门主动来取。到此,追问的记者不禁讶异:谁来为错误负责,竟然成了“无头悬案”。所以,也不能排除瑞安市副市长降职获刑仍吃空饷事件在接下来的调查处理过程中,也很可能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
当然,既然要问责,总得找个“说法”。通常到最后,相关部门也能找到一个事发的原因,那就是“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作风不实,责任意识不强”。基于这个解释,大致可以确定,当地对此事的问责最后“问”到了“作风”上,“问”到了“意识”里。至于是谁的“作风”和“意识”问题,却找不出个张三李四。自然,这样的“太极推手”是一种人人皆可过关的模糊打法:一则“作风”、“意识”之类的疏漏,游离于法律规章的硬性规定之外,算是无伤大雅的细节;二则纠正这样的主观错误,只需要犯错者自省,提高思想觉悟,用不着实实在在的处罚。可以想见,在这样的柔性化处理之下,问责的板子也打不到谁的身上,唯一的结果大概只有“不了了之”了。从很多“负面”事件的报道看,相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主要压力恐怕还只限于舆论的批评,而不是制度机制方面的约束,因而轻描淡写、不了了之不足为怪。在公众缺乏实质而有力的监督情况下,在这样的监督难以转化成为政治压力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也就只会谈谈“作风”和“意识”。所以,要想问责问到底,实在不是有关部门痛定思痛的问题,而是制度所赋予公众的种种监督权利能否得到保障的问题。
“吃空饷”不仅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增加民众负担,而且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形象以及社会的公平和公义,其恶劣影响不必多说。清理“吃空响”工作艰巨在于各种利益网、关网系、人情网纠葛在一起,盘根错节。但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相关人事管理与审查审核制度存在漏洞;另一方面则在于责任追究制度缺乏足够的惩戒力与威慑力。“吃空饷”现象折射日常监管缺位,“实际上,‘吃空饷’之所以屡禁不止,并不是这种做法本身具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只是有关制度被人为架空,而违规者的责任追究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问责,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只有强化问责制度,不仅让饱吃空饷的人和单位受到惩罚,更要让那些为个人和单位提供吃空饷机会的特权官员受到法律严罚,空饷顽疾才有根除的可能。以此建立相应的责任分担机制,从单位人员编制、干部档案管理、财政按人头划拨经费入手,哪个环节出错,追究哪个经办人的责任。“清理‘吃空饷’要向清理那些乱作为的‘把关人’开刀,让那些擅自提供空饷的‘把关人’下课,并让其为‘吃空饷’者买单。”
相关新闻:
副市长降职获刑仍吃空饷
瑞安市回应吃空饷事件
贪官获刑仍吃空饷,问责为何难?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