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鲁子
常言说,以史为鉴,读史可以知今。果如是,那么,当我们将思想的视角投向距今2500年左右的轴心时代(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的时候,一个令人恐怖的预言呼之欲出:帝国主义必将统一全世界!
何出此言?
让我们将目光拉向距离我们200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众所周知,那是一个在精神上群星璀璨的时代:诸轴心民族都诞生了自己的光耀千古的精神领袖——孔老孟庄墨、佛陀、摩西、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等等。此后的2000多年,人们“言必称希腊”、“述不离先秦”、“论则必据经(圣经、佛经)”……“全部西方哲学史无非是柏拉图思想的一个注脚”(怀特海)。
人类既已创造出如此之辉煌灿烂的“轴心文明”,在它的照耀下,照理来说,文明应该继续辉煌。可史实表明,轴心时代之后,人类文明凋敝了。——这是为什么?笔者的博士论文《轴心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南开大学,2007)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闲言休述。略去史实,让我简单地勾勒一下整个推理过程吧。
一、 轴心时代之前必有一个在本质上异于它的——前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取代前轴心时代的根本原因是决定人类经济生活的生产力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农耕文明的创造),继而使得政治生活随之发生质的变迁——由“天下万邦”氏族部落向“大一统”国家转换,此种政治生活必然要求精神生活与之相适应——由多种多样的氏族神话传说和宗教巫术转向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
二、 这种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来,它必然要在吸收、借鉴、综合多种多样的神话传说和宗教巫术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来,且,为了政治统治的目的而建构起来的这种精神意识形态,不可能做到客观和普遍。也就是说,这时形成的精神生活成果,不能与维护大一统的政治统治相抵牾。
三、 这时大一统的国家内(如周朝),发展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我称之为“有限工商业”生产方式。这种类似于现代工商业生产方式的出现,扩大和深化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在充分的“交流”中,一部分人的独立自主意识迅速地发展成熟起来。换言之,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这时有可能生成,特别是那些游离出国家体制之外的“知识分子”诞生了。正是这些独立的达到了马斯洛意义上的“自我实现”的“知识分子”——先知圣人,将轴心文明推向了巅峰——他们创造出了超越自己政治国家利益的具有普遍性文明成果[所谓的“普世价值”——我称之为“为仁由己”(孔子语)],从而使得轴心时代名副其实。
四、 遗憾的是,先知圣人们创造出来的“普世价值”曲高和寡,更因为它不利于现实的政治统治,故,在现实中,它不可能上升到主流地位,只能被边缘化。这就使得伟大的轴心文明逐渐凋敝了,而之前的有利于大一统的政治统治的杂糅了神话传说和宗教巫术的国家学说——我称之为“命由天定”的意识形态,则在吸收了先知圣人的某些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思想后继续“愚弄民众”。
五、 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已成雏形,继而,它必会要求政治领域的全球化,政治领域的全球化又必然需要整合各个国家的特殊的意识形态为“大一统”的意识形态。于是,就像轴心时代取代前轴心时代相似,当代人类需要创造出一种超越个别民族国家利益的精神生活。而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创造,必须是建立在吸收、借鉴、综合各个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成果基础上。同时,这种超越个别民族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必须有利于维护人类政治上的全球化。而众所周知,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是不利于人类政治领域的全球化的,因为,真正的“普世价值”是坚决拒绝武力和暴力的。可是,当今世界,若不凭借武力和暴力,在政治上是绝对不可能达成全球化的。因此,欲在政治上统一世界的霸权国家——帝国主义,必然会打着“普世价值”的招牌,最终以武力和暴力完成统一世界——全球化的历史使命。
正是建立在以上逻辑推理的基础上,笔者才会得出——帝国主义必将统一全世界——的“荒唐”结论。从这一结论出发,我们就会推知,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它们向全球所推行的所谓“普世价值”,其“普世”性是要大打折扣的。
可是,考诸轴心时代的历史,我们又会发现,这又是人类必经的一步。因此,可以预见,一场空前规模的由帝国主义发动的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至于它何时到来,我想,也许就在明天,或许就在傍晚。
200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