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自欺欺人的大骗局:4分33秒


            经典4分33秒——自欺欺人的大骗局

 

                   

 

A:在美国有过一场轰动一时的音乐会。当音乐厅座无虚席,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大师”凯奇上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他在大钢琴前坐下。听众们屏息凝神,等待他弹奏。音乐大师在钢琴前静坐不动,没有按一个键,没有弹出一个乐音。如此整整坐了4分33秒。大师起立,鞠躬,表示演奏完毕。听众大惑不解。有人忽然拍手叫好。……

B:这叫什么“音乐会”?简直是糊弄听众。如果是我,就要退票了。

A:可是不久,有些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争相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一场划时代的演奏!应载入史册!

B:这又是怎么个说法?

A:有那么几个评论家指出:伟大的《4分33秒》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的独创”杰作,仅确定了时间长度,演奏时钢琴无声响,他以“自由音响体验的理解取代了作品的音响结构”,让听众们自己从虚无中去听取大自然的无声演奏。

B:照这么说来,如果是诗人,就可以出一本完全是空白的433页诗集,标榜是“伟大的诗歌杰作”,让读者自己从虚无中去阅读他的伟大;如果是画家,就可以画一幅完全是空白的巨画,题名叫“伟大的绘画杰作”放在画框里展览,让参观者自己从虚无中去赏鉴他的伟大;如果是舞蹈家,更可以设计成一个空无一人的舞台,宣称是“伟大的舞蹈杰作”让观众自己从虚无中去领会伟大……。

 

 

A:晚了矣!你说的那些创意,都不过是抄袭了“4分33秒”的赝品。无论如何,作为“后现代主义”代表的“4分33秒”,史无前例。

B:真是所谓“史无前例”吗?唐代就有过武则天的“无字碑”;再早,更有魏晋时期的“无弦琴”……

A:你说的,都是在古代东方,可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渊源”、“艺术先驱”。然而在西方,《4分33秒》却是前无古人,所以新鲜!

B:在西方,妇孺皆知的安徒生童话,就有“皇帝的新衣”!显赫一时哗众取宠的《4分33秒》,无非是打着“后现代主义”旗号的“音乐皇帝”的赤裸裸奇装异服罢了。

A:但是有评论家指出:象《4分33秒》这种荒诞,不失为一种新格局,他实现了“对现实的反叛”。我们能第一次从这种“后现代主义”创作中,体验出“艺术是以自然运行的方式和感觉来模仿自然”,这就是禅宗的思想境界。这是反传统、反理性的“非控制音乐”即“偶然音乐”,至少它能自成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有肚量予以宽容,而不能“一棍子打死”。所以无论如何,它在当代音乐史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B:现在的问题反倒在于,所谓“后现代主义”艺术不可一世,他们也属于“凡是”派,恨不得把凡是不同意他们观点的其他艺术流派全都一棍子打死呢。他们宣布“浪漫主义、象征主义都早已死亡了!”甚至“现代主义”都要PASS,一切都过时了,只有他们最了不起,是“划时代的”。他们要人们公认“后现代主义”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这种宣告之下的潜意识,为“文革”的红卫兵造反派意识,带有法西斯的基因成分。他们是“老子天下第一”。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专政”理论。

 

 

A:可是也应该看到,他们很景仰东方古代文化呀!他们宣称,《4分33秒》一类的艺术实践中,包容了中国道家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及佛教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包容了禅宗的精髓。

B:后现代主义动辄引用禅宗、引用老庄哲学、引用释伽牟尼……,但是许多事实表明,他们对于禅宗、老庄、佛学,很难说有什么精到的研究和新颖的发展,往往只是一些皮毛、装饰罢了。例如这“4分33秒”,为什么所谓“大音希声”的无声音乐依附于钢琴而不是中国古琴呢?又为什么不多不少偏偏要演出时间4分33秒呢?这都很不自然。最后,干脆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好了,何必卖高价门票装模作样大开音乐会呢?!还是要骗钱!

A:究竟有些“后现代主义”作品还是在世界上得了大奖的呀!

B:真正的奖赏应该是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得到有文化修养的公众承认,而不是少数几个所谓“评委”的打分。“评奖”不仅是对于参赛者水平的考验,也是对于评委会水平的考验。即使在奥运会上,人们有时也难免听到“评委不公”的呼声呐。

A:确实这样。有过这样的音乐会或演出或展览,尽管报刊媒体上炒作得非常“红火”,可是向群众一调查,几乎没有人再愿意去看第二遍的了。

 

    

 

B:艺术的生命,在于必须经过社会的考验,和历史的考验

A:让我们对“4分33秒”之类后现代主义的先锋派拭目以待吧。

B:我对于先锋派倒是非常尊重的。他们都是艺术实践上的“神风”敢死队。尽管一千个“前卫”的先锋派有九百九十九个会英勇牺牲,但是他们仍然一往无前。

A:不过有些前卫、先锋派恐怕是江郎才尽,只能用“皇帝的新衣”来招摇过市,或者如马克吐温笔下的走江湖的公爵和王子那样,赤裸身子沾沾自喜地沾着满身鸡毛上场。

B:有一首十四行诗为“4分33秒”一类的前卫先锋派作者打气:

 

        灯泡瘪了!换新的

          墙头依旧发光

        瞎子热心地感慨着

          废灯泡的死亡

 

        绝妙的思路

          潜入超声的后面

        绝响的回顾

          钢弦被绷断的危险

       

        除了虚无

          你还能表演什么

        除了烂污

          你还能发泄什么

 

        钢琴对观众的玩弄

          聋子对哑巴的赞颂

 

          

A:艺术只不过是“发泄”吗?如此说来,垃圾、呕吐和大小便都是艺术了。

B:后现代主义者就是这样看的。有些《宣言》还公然这样写的。

A:艺术家自己装做是“哑巴”,却糊弄观众,把观众当作“聋子”,希望得到观众的赞颂,这实在是对观众的愚弄

B:愚弄观众的人,是一种自欺欺人,而且欺人太甚!反过来,他们只能受到观众的嘲弄。

A:也是一种缺乏尊严感的表现。谁不尊重大众,最终也得不到大众的尊重。

B:尊重大众才能自尊,热爱大众才能自爱。这是我对于前卫的先锋派的献词和忠告。

A:谁最后笑,才笑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