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吹牛造假报纸在广东诞生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做再巧妙的事情早晚都有暴露的那一天,因为人往往想瞒住一些不光彩的事,有时一不小心自觉不自觉中说漏了嘴或者被人发现。古人话当然并不全部有道理,比方说”吹牛不报税“,而现代社会这一条恐怕在某些地方已经行不通了。

    《民营经济报》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旗下一份报纸,据其在网络上吹嘘介绍,它是全国首家也是独家民营经济报,已成为国内版面最多、信息量最大的民营经济类专业报纸。

    《民营经济报》目标:是真正忧民营经济之所忧、思民营经济之所思、急民营经济之所急,以民营经济的视角去看去听去思考,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

    据搜房网2008年11月10日刊发的民营经济报简介:

    2004年1月8日,广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旗下大型经济日报———《民营经济报》横空出世。

    自创刊以来,《民营经济报》秉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阵地,民营企业信息交流的平台,民营企业家学习的良师益友的宗旨,牢记政治家办报的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舆论阵地。

    据笔者了解,《民营经济报》是广东省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下属的一家地方小报,2004年1月8日利用《粤港信息日报》刊号衍生而出,不过《民营经济报》吹嘘的胆量可能超过所有报刊。

    列举几项数字便可知晓:

    一、据笔者了解,《中华工商时报》创刊于1989年,发行量目前已达40万份。《中华工商时报》是由中国工商联合会主办的报纸,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发行,国字号的民营经济类报纸。 

    安徽省工商联主办的《工商导报》创时间也有10多年,也是面向全国发行,更是民营经济类的报纸,也是民营经济界人士的知音。

    据笔者了解,《民营经济报》并不属于广东省工商联主办,而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报纸,你了解多少民营企业的心声?更不可能是其吹嘘的:全国首家也是独家民营经济报,国内版面最多、信息量最大的报纸更是无从何谈起。

    二、《中华工商时报》创刊已经20年;《工商导报》创办也有近20年,而定为是《民营经济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才创办4年!

    笔者并不是以创刊时间论资排辈,只是将《民营经济报》的吹嘘介绍来个真实对照,揭露这个骗取全国人民感情和民营企业的最能吹牛的报纸。

    吹牛应该付出代价

    据《民营经济报》山东青岛调研中心联系人孙国强(手机:13869878539)博客介绍   
 
    民营经济报——都市周末》发行分布

    区域分布图
 
    珠江三角洲12万份  广东9万份  福建2万份  江西5000份  广西3000份  
海南2000份
 
    长江三角洲9万份    浙江3.5万份    江苏3 万份    上海1.5 万份    其他1 万份
 
    京津塘地区3万份 北京1.5 万份 山东5000 份 河南3000 份 
天津3000份 河北4000份  
 
    中部地区2万份     湖南5000 份   湖北5000 份    安徽4000  份    其他6000份 
 
    西南地区1万份     成都4000份    重庆2500  份   昆明2000   份   其他1500份 
 
    东北地区1万份      辽宁4000 份        黑龙江3000份      吉林3000份 
 
    行业分布
 
    工业制造业15万份      政府部门3万份        流通行业2.5万份    专业市场1.8万份   
 
    服务行业1.5万份       行业协会1.2万份      农副产业8000       其他行业2.2万份
 
    订户构成
 
    民营企业老板75%     民营企业层管理人员10%     政府部门9%    其他6%

    根据《民营经济报》山东青岛调研中心公布的消息,其在全国发行量为44.5万,太能吹牛了!

    另据《民营经济报》广告总代理单位:广州盛世春秋广告有限公司介绍,《民营经济报》总部设在广州,并将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成都等地开设五个大型的新闻中心和数十个办事处,打造最完善的全国发行网络和广告行销网络。

    办刊宗旨:民营推动中国

    出版时间:一周六期

    出版规模:日均20大版

    报纸定位:中国最具成长性的新锐经济日报

    零售价格:人民币1.5元

    ◆发行量:日平均发行量25万份,其中订阅78%,零售22%

    请大家注意看清楚,这家广告公司告诉我们,《民营经济报》发行量仅25万份,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水分?

    据网络报道, 有“世界陶王”之称的艺术家邢良坤在央视节目里夸下海口:他制作的一个五层吊球,乃全球之谜,谁能仿制出来,就送他一幢楼。 结果还真有人较真了。河南陶艺爱好者孙震就做出了一个五层吊球。河南商报说,昨天,法院一审判决:孙震胜诉。他有可能赢得一幢价值1600万的楼房。

    法律有明确规定,对《民营经济报》吹牛广告要严厉查处,今后对类似广告的监督关口必须前移,力阻吹牛广告的出笼,这才是对广大消费者最大的负责,最好的保护。像《民营经济报》之流,必须课以重罚,罚得它倾家荡产。

    记得有一段相声说:“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希望《民营经济报》还是顾及一下媒体道德和良知吧,想拉广告赚钱没错,但要赚清清白白的钱,不能靠蒙骗、造假坑害企业和人民群众。对此,全国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应果断出击,让其“自食其果”。知道牛皮可不能乱吹的,不仅要登报道歉赔偿,报纸的信誉度将丧失殆尽,今后谁还敢相信吹牛的《民营经济报》。

    软文是广告障眼法

媒体资源网刊登的《民营经济报》的软文广告

  所谓的“软文”即软广告,是广告主、代理商、媒体三者玩耍利益追逐的似是而非的风险游戏。

  软广告实际上从一开始就被主管部门所“封杀”,原因在于它究竟是媒体的报道文章还是厂商的广告宣传这一故意装扮出来的模糊面目,可能糊弄受众和腐蚀媒体。遗憾的是这种在合法与非法的危险边际打“插边球”的游戏,一直在《民营经济报》或明或暗地上演。边缘性决定了它的危险性:文章当然可以“软”,但“软文”一旦超越了文章的领域而进入广告的领地,就可能遭受处罚。

  危险游戏的玩家之所以热此不疲,原因在于他们玩的是利益的游戏。规范的硬广告因为必须符合广告法的规定而在言辞上受严格的限定,而“软文”因为称为文章则可以让广告商们有了挥洒文采的余地。对广告主而言,以软文形式的广告,词情并茂的内容显然更容易打动受众,而一个貌似第三者口吻的介绍也更容易被接受,还有可能是更低的价位,这些都是心动的理由。对于《民营经济报》的发布者,多多益善的商业原则鼓励它“软硬”兼收、来者不拒;对代理商而言,客户的需求自然就是不能放弃的利润机会。于是,形形色色文词矫饰的“软文”便不绝于我们的视听。

    有关《民营经济报》其他违法违规设点、变相卖证问题,甚至欺骗社会大众的其他问题,笔者将于近日陆续报道,敬请社会各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