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日,2008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园区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月亮河度假酒店召开。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郭洪、中关村管委会产业处处长段宏伟、中关村管委会信息处处长赵宏伟、时代集团董事长王小兰、碧水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天宇朗通公司董事长容秀丽,以及中关村各专业园、共建基地的领导同志和中关村部分企业家代表。我应邀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做了专题发言。以下是我在研讨会上的讲话:
怎样认识国际金融危机?本来我想听听各位讲金融危机到底对中关村有什么影响,但刚才听的不多,现在我就说说我的看法。金融危机在全国来说对制造企业影响较大,中关村大部分是服务型的经济,影响没有那么大。对中关村的制造企业到底有什么影响?刚才段处长说了:亦庄在大幅下滑。我还有几个数据,联想第三季度净利润下降了78.1%,估价下跌了13.5%;长城电脑的利润下降85.39%。中关村的电脑、大型机类的企业都面临着大幅度的下降,从芯片到电脑的各种外设全面下跌。第二个下降是IT外包,尤其是低端的外包,软件外包下降比较明显,但是研发外包还在增长。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业态,在中关村已经很发达了,但是越接近低端的下降得越大。下降的趋势基本上跟印度差不多,印度现在的外包也是全面地衰减。
中关村最显著和最大的特征是中关村的“解决方案”。因为中关村是以服务为主的经济,这里面最好看的就是“解决方案”。刚才碧水源的老总已经发言了,我本来想听听他在这方面的看法,但是他没有更多地去谈,我认为碧水源这样的企业在这一次的金融危机中必然会发展壮大。在中关村的发展历程中,我认为能够代表中关村的就是“解决方案”。如果解决方案都是面对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企业,或者都是面向中小企业,这样就会很危险,面向政府的可能会好一点。中关村的“解决方案”在中国或者在世界上都是很新的课题,这个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研究清楚。中关村的解决方案到底是什么,包括什么样的类型,哪些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应该重点支持的,哪些是给中石化等大企业做方案而陷进去的。在环保、信息化、新能源等领域,中关村的企业在转向服务业的时候很多都是依靠解决方案的。我很同意时代集团王小兰的看法,中关村是九月份开始呈现衰退迹象的。
国际金融危机的体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经济指标出现了巨大的下滑。刚才段处讲的跟我的想法差不多,中央在出台四万亿的时候没有意识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会加深。前天,中国采购指数出台,11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8.8。通常采购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而低于40%,意味着经济的加速衰退。采购指数不一定就能反映经济的发展,但是能够预测到未来中国的经济还会处于下跌的趋势,全面进入危机。为什么采购指数这么重要,是因为中国主要是制造业。现在全球都觉得中国是最有希望的,可结果中国下降到了38%,给世界的发展带了更大的利坏预期。还有一个发电量指数,继10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5.3%后,11月上半月火电发电量同比再现两位数下降,这个也是对未来经济走向的判断和参照。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IPO融资、风险投资锐减,“退出通道”减少。要了解中关村,重点要看IPO直接融资的情况。在纳斯达克市场,今年头三个季度只有7家风险投资资助公司上市,而2007年同期有48家这种公司上市。IPO数量之少甚至超过了网络泡沫破灭时期,2001年头三个季度有13家受风投资助的公司成功上市,2002年前三季度有14家。这个有什么影响呢?至少在可以看到的未来,投资商的退出通道有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三板市场也面临着50%的下降。我们中关村基本上是这么个情况,“创意、创业、高成长”,创业以后,有被淘汰的,也有活下来的,活下来的高成长企业就要去上市。中关村基本上是这种价值链,这个价值链的一举一动基本上都是靠着资金,前面基本上靠烧钱,后面就要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现在如果退出机制变小或者消失了,对中关村的企业是致命的,这个需要引起中关村的企业和政府重视。中关村以前最好的企业都是被外国的企业收购或投资的,这个趋势可能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会戛然而止,中关村的企业应该抓住机会取代这些国外企业的角色和作用。这种投资模式能给中关村带来巨大的好处。
用友的并购案例--未来中关村企业融资和迅速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我上个月在伦敦参加伦敦金属年会,淡水河谷等国际大企业都参加了,金融危机带来一片萧条,到处都是危机笼罩。但是我又发现了中关村的一个好的现象,用友公司要收购方正春元,方正春元的销售额才两个亿左右,用友却用四个亿左右的资金来收购。这件事情谈了好几个月了,王文京和方正春元的人都跟我说过,我也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情。本来我以为,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这件事情成不了了,现在却成功了。这是一件非常大的好消息,中关村的企业融资还在推进,尤其是中关村的一些上市公司还在买中关村的企业。
以中关村“解决方案”拉动经济内生增长。上个月20日,《投资北京》就发改委落实北京和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加强投资的举措等内容对我进行了采访。国家拿出四万亿,落实到北京的是1600亿,其中900亿是做地铁,还有其他方面的分配,让我做评价。我看了后很失望,这些投资基本上是给国企的,没有一个地方提出说要给民营企业。如果让我评论说需不需要,我说当然需要了;如果说结构合不合理,那肯定是不合理的,现在的投资方式不能有效地带动就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不能拉动消费。北京最有意义的是中关村的解决方案,给中关村的资金以前是5亿元,我认为应该增加到20亿,其中的15亿元全部用于支持解决方案。比如,中南海地下水解决方案、朝阳区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解决方案,碧水源也能出五个左右的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在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仔细地考虑这件事情。这件事情肯定比现在的四万亿投资方式有意义得多,能够使中国经济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中国式的管理水平也将提高。我也做了预测,如果危机延续好几年,北京每年拿出20亿的话,能够拉动投资两万亿左右,而现在中央的投资是四万亿,所以说对经济增长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美国的经济增长有两大发动机,一个是华尔街,一个是硅谷。我们中国恰恰反过来,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要将中关村打造得更好、更加体现中国特色。中关村在未来几年之内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使中国的经济更好地过渡,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只要中关村能够作出很大的贡献,而且也能被大家认可,那么中关村未来二十年的增长、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增长都会看得更加清晰。
2008-12-01 | 中关村与硅谷对话:“硅谷网络”与长城所
2008-11-27 | 不进则退,中关村未来发展的困惑
2008-11-26 | 在中国寻找知识天使
2008-11-24 | 金融风暴能否使中国经济加速十年?
2008-11-19 | 知识分子要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基础
2008-11-07 | 中国是世界上创业最活跃的地区
2008-11-05 | 参加《北京志·中关村科技园区志》首发式
2008-10-14 | 初到剑桥
2008-10-07 | 高新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
2008-09-27 | 新材料企业的资本运作与商业模式创新
2008-11-29 | 在金融风暴关口下推出燃油税要慎之又慎
2008-11-21 | 与《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探讨金融危机
2008-11-17 | 与淡水河谷罗伯托先生交流工业品分销
2008-10-31 | 海德公园Speaker’s Corner
2008-10-30 | 拜访剑桥圣·约翰创新中心
2008-10-29 | 伦敦一日游
2008-10-28 | 与一个老伦敦Bunker的餐叙
2008-10-27 | 参观伦敦金属交易所
2008-10-24 | 拜访伦敦证券交易所
2008-10-22 | 在伦敦和老虎基金讨论金融危机
2008-11-06 | 战略与策略、创业与守业之分
2008-10-20 | 考察剑桥科技园
2008-10-16 | 剑桥一日游
2008-10-08 | 香港的庙街和兰桂坊一游
2008-09-18 | 为实施区域政策呐喊
2008-09-16 | 王德禄:火炬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前瞻性成果
2008-09-09 | 宁波高新区如何走高端
2008-11-12 | 创业创新使天津更有希望
2008-11-04 | 与亿时代交流怎么从烧钱转成赚钱
2008-11-03 | 将宁波北仑港梅山岛建成全球金属物流与配送中心
2008-11-14 | 重视战略布局 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2008-11-11 | 颠覆者的理念先行
2008-11-10 | 以制造业服务化带动“中国制造”升级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