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调整不应只关注起征点


      2500、3000、5000、8000、10000,这些天的网络上,网友们正在为这些数字争得不可开交,人们可持己见,似乎永远都不可能达成一致,这些数字就是近短时间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个税起征点这已经是各界呼吁已久的问题,尤其在今年全球经济危机,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上调个税起征点,以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和消费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现在这个问题似乎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近日,有相关人士称,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起草的上条个税起征点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个税调整有可能在年内就出台。虽然消息还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媒体已经纷纷转载,并进行各种专题报道,而各路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更是针对起征点的具体数额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种意见针锋相对,网站各种跟贴留言迅速飙升。

      除了个税起征点的数额,备受人们关注的还有征收个税的方法。其实,早在2005年,《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并拟将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500元的时候就有舆论指出,个人所得税改革不应仅仅关注起征点,更应该关注制度配套改革。比如,个税由单位代扣代缴的方式最容易管住的是普通工薪阶层,而对于高收入的高层管理人员是否能有效监督。又比如,个税免征额是保证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部分,所以起征点是否应该免除基本教育花费等,是否应该与CPI挂钩。另外,由于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全国性的统一个税起征点是否会不公平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近年来几乎在每一次个税起征点上调过程中都会被重新提起,但个税制度改革的速度却似乎总是远远不够,民意一次次被沉淀下来,又在下一次起征点调整中被再次唤醒。而现在,在经济形势严峻,国家出台各项措施,提振经济的大背景下,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保障中低收入的消费水平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正如有专家所言,因为个税缴纳有着调节分配公平的特质,所以必须呼应民意,而整改个税制度的缺陷就是在个税调整中最大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