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能一味增加百姓负担


“燃油税”具体些说是那个替代了养路费的燃油附加税终于要出台了!为了这个东西出台,政府及其附加的专家大肆渲染,是个好政策,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费改税这个难题!相关利益部门还在说,将由24万人面临下岗,要增加了政府改革的成本了!但是这个改,仅仅是相关利益集团与部门之间的一个妥协的改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费改税”!首先是税务财政部门做了点妥协,不在提什么税率是百分之几十,而是干脆来个每升燃油增加七毛钱的价外税,不管什么燃油、也不问它卖多少钱一升,这个税收就是铁打的!交通部门在让度了二级以下的公路不得征收过路费,车辆不再征收养路费。其实这个里面有个虚数,二级公路开征过路费的地段本身就没有多少,而正常收费的高速公路还得继续收费,一级公路要也要征收过路费,全国多如牛毛的公路收费站实际并没有减掉几个。被裁减的就是各个原先的养路费征稽站,而这个站的不少收费工作早就开始向银行转移,大概除去新车首次开征要去报个到外,剩下的就是团体的和需要办理相关转移的事情。也就是说日常工作本身就不是那么饱满,而且人员早就开始悄悄地调整出去干别的了。是不是有24万人,我这个局外人说不清楚。但是通车里程不是最长的中国,收费的标准和数量依然雄居全球之首,而且就是去掉了二级以下的公路收费站,其公路管理部门依靠一级公路所收的钱,依然是个巨大的超级提款机,对整个公路收费的减少也是有限;同时还有了同财政讨价还价的有力工具,要在所收的燃油税中进行分成,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这边少收那边名正言顺的去要。而站在全球燃油价格顶峰的石油大亨躲在一边笑歪了嘴,爱他妈的改不改,老子就是卖高价!就是世界原油价格跌到了一桶20美圆,老子的成品油价照旧一分不降,要我降价,就得补贴我炼油亏损,爱咋地咋地!政府部门的公车依然照开,反正没财政拨款买汽油,我就不出门!只有那些当时受了什么现在是“轿车开进家庭时代”忽悠的百姓,只得又要为我们庞大的政府机构和掠夺成性的石油大亨继续埋单!

    再看看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什么专家啊教授之流的御用哈巴狗),赶紧高呼“这样的改革会降低了用车成本”。是不是真降低了呢?我们只要有小学生二年级(不用那么高级的专家教授)的算术水平简单计算一下就知道了。这个改革,可每月减少支出的110元养路费,在目前的基础上可以顶157升燃油的税钱,按经济车辆每百公里消耗燃油8升(还别说10升),每月行驶里程不能超过2000公里,要是超了,那肯定就是要多交税。再回过来看看现实,要是住在市区及附近,由于交通不畅,像北京市的三环路,白天多在20—30公里/时的速度行使,这样的速度,油耗大概百公里12升也不多!要是住的远些,五环及以外,道路到是好了,车也能开起来了,可以享受经济时速的油耗了,可每天行驶的里程势必大大增加。那由于里程的增加,总油耗依然不会降下来。其实这个七毛钱怎么得来的,我看就是那些什么专家加上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官吏,找个大概的每月行驶里程,然后倒推,算出自认为差不多的东西,就称是个伟大的创举!高了,老百姓骂,况且温总理明确说了,这个改革不能增加广大百姓的负担。于是不增加就不增加吧,咱们估个数,反算一下,各个相关集团方面再相互迁就一下(也不排除权力部门私下给利益集团再许点什么愿),就出了这个东西。然后到处在叫几个什么专家大大的忽悠去,造成个舆论局面,把这个多年未解决的问题就给弄完算了!按社会学的观点,就是搞个平衡!这就是大过什么反复论证得出这个“费改税”的最终结局,燃油不降价的基础上每升加上七毛钱的税由来。反正最后都是百姓埋单,政府受益,石油大亨也不再叫唤,公路交通部门这边损失点,那边再补点!这样的杂烩说是改革,不如说是继续搜刮更贴切些!

    最后,由于不降价先开税,成品油出现的巨大利润空间,势必会引起油的进口量大幅度上涨,走私也再所难免。对国家整体来说是得是失还真说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