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考核培养出中国特色的奴才


中国式的考核培养出中国特色的奴才

----对公务员考核奖励规定的感受

/汪华斌

今天一位MBA要我对国家公务员局连发《公务员培训规定》、《公务员奖励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三个试行规定谈自己的看法,我说我从1989年就开始研究责任制考核;但还没有发现中国文化下的考核制度科学,因为我们通常的考核制度全部是培养奴才的温床;所以这次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恐怕还是形式大于作用。

中国几千年的考核文化就是个人起决定性作用,如古代皇帝想提拔谁难道还有什么制度约束吗;而老百姓就是考中了状元,最后还不是上面官员的个人意见决定其终身吗。为什么古往今来的中国官员全部是两副面孔,就是因为对待上司与下属是决然不同的原因。对上司就是奴颜婢膝,对下属就是道貌岸然。什么叫中国特色的奴才,就是只对上司奴颜婢膝的人;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奴才。而这中国仅有的人才形式,得益于中国式的考核;因为中国式的考核是上司决定下属的命运,所以才有中国式的考核培养出中国特色的奴才。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普遍存在心理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国人的火气大,稍不注意就引发激烈的矛盾。然而所有的矛盾中,就没有下属与上司的矛盾;有的下属内心里恨死了上司,但见到上司时依然是春风满面。而在改革开放前我们社会里还有人敢与上司拍桌子,改革开放后全面没有了。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全面放权,上司更是个人就能决定下属的命运;所以改革开放也把中国人的性格改变了,就是因为我们的考核制度的原因。

虽然我们现在的考核制度越来越科学,如我们的“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表现和工作实绩是多么符合人才标准。然而决定你“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人是谁,不是独立的第三方;也不是上下左右四方面的集合,而还是你的主管领导给出评语和考核档次建议;最后有人事或组织部门履行手续而已。

为什么我们的考核是领导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呢,还是因为我们的考核制度“假、大、空”;所以领导才能最后拍板。如果我们的考核也如同新加坡公务员考核办法那样细化和明确,我们的领导又从哪里去体会权威呢;看新加坡政府规定公务员用公款喝一百元钱以上的酒就要被视为“不廉”,最后必须予以处罚。而美国更是细化具体的行政行为,使考核公平和公开;如美国联邦设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把联邦级公务员的工作能力、数量、质量和适应能力等分解成详尽的多项因素,以此作为考核公务员的依据。对工作表现不良者,提出警告直至予以解雇。再比如法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除了专业知识、个人能力和公共服务意识外,“敬业精神”也要考评;比如是否积极主动、工作是否有创意以及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等。而这些考核没有主管领导的评价,而是你服务对象的评价。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外国人不给上司送礼;因为上司只是你的工作一个环节,而并不是你的主宰;而公开与公正的评价指标是靠自己的努力才取得的,所以外国人的上司也不需要下属对自己奴颜婢膝;因为自己同样也需要业绩,所以共赢比独裁更有成效。然而我们任何时候的 “考核都是领导的一句话”,因为领导才不需要细化和量化的指标;还是流于形式的考核最适用,既能制约下属又简化了领导的任务;所以我们领导能一个小时评价100个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的考核中。这不是我们领导的能力强,而是因为我们现在连“绩”都没有量化;其余指标就更是领导的个人印象了。

有专家学者建议对公务员考核必须配合相关具体的制度建设,使考评尽量客观化科学化;避免领导的“印象分”。然而领导的领导也是这样评价的,谁会改变呢;正因为核心问题不变,所以我们的考核名词如何与时俱进都无关紧要;反正领导心里早就有了一本账。看我们党委会上提拔干部,全凭我们领导心中的印象;所以我们的干部制度才受欢迎。如果我们的干部提拔全部靠考试,那我们的领导权威又如何树立。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中国式的考核一百年都不会变;所以我们社会培养中国特色的奴才也会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