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投资上奉行目标少而精的原则


 稍有炒股经验的人大概都知道巴菲特,他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投资家,也是美国唯一靠股票投资成为亿万富翁的人。

  巴菲特从小就显露出赚钱的天才。他11岁时,曾劝姐姐以每股38美元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不久股票下跌到27美元。姐姐担心自己的全部积蓄将化为乌有,每天责怪巴菲特不该让她上当。后来股票慢慢回升到40美元,巴菲特赶快卖掉姐姐的股票,去掉手续费后净赚了5美元。但是这家公司的股票紧接著就上涨到每股200美元。从这件事上,巴菲特获得了他终身遵守的两条准则:

  第一,设立目标必须通过严谨的思考和精密的测算。第二,目标设立后,绝不轻易放弃和改变,尤其是核心目标。

  巴菲特终身信奉美国财务分析之父格莱姆的价值投资法,即成功投资的重要因素,取决于企业的实质价值和支付一个合理划算的交易价格,而不必在意最近或未来股市将会如何运行。巴菲特把企业分为两大类:一般商品型企业和特殊商品型企业。一般商品指消费者总是能买得到的商品,如果这类商品的价格提高,更多的商品就会生产出来。商品的高价格会无限制地吸引竞争者制造商品,直到无利可图为止。特殊商品指独此一家生产这种产品,他人没有能力竞争。一个大城市的日报是最好的例子。又如名牌饮料像可口可乐也是。外来的竞争者很难与特殊商品型企业竞争。巴菲特喜欢的就是这类特殊商品的企业,他于1989年以10亿美元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6.3%的股票,三年翻了三倍。

  巴菲特在投资上奉行目标少而精的原则。他认为投资的公司一多,投资者对每家企业的了解就相对减少。所以他不主张投资过于分散。他认为,投资多元化说穿了是投资者对所投对象了解不足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在他40年的投资生涯里,只有12个投资目标,使他拥有了现在的地位。

  巴菲特在作新的目标确认前,将达到目标的可能都有非常精确的估计,有了绝对获得的把握,他才会进行实施。1993年,巴菲特购买了一家在内布拉斯加深受顾客欢迎的家具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办人是一位俄国移民,从未受过正式教育。巴菲特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是90岁高龄,但仍精力充沛地每天上班,坐在打高尔夫球用的三轮车上在公司来回奔波。 有一天,巴菲特到她店里问她愿不愿意把家具公司卖给他,她当即开价6000万美元。巴菲特没有还价,径直回到办公室开了一张6000万美元的支票给她。这位老太太问他怎么没有请律师和会计师,巴菲特说他相信她。

  在清点存货时,她才发现家具公司值8560万美元。不过一言既出,她不愿毁约,只是非常吃惊,因为巴菲特当时似乎想都没有多想一下。原来他早已认准家具公司值多少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