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慈善机构岂止是“外观不佳”
张先生称其老乡熊和平死在自己的小破屋内,死之前,熊和平曾求助过顺德某慈善机构。但由于一直住在“垃圾堆”,熊和平外观不佳,他被某慈善机构的保安拦在了门外。而慈善机构则表示,绝不会拒绝“外观不佳”者。(12月2日《广州日报》报道)
落魄男子求助慈善机构,却因“外观不佳”被拒绝后饿死——如果张先生反映的情况属实,这实在是古今中外慈善机构拒绝求助者的最稀奇的理由。
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事后表示:“我们慈善会的宗旨就是帮助弱小,正是需要帮助才会‘外观不佳’,我们怎么会拒绝?而且,熊先生到底求助哪个机构,现在也没有人能回答,但我们一定会做出调查。”希望她的解释是真实的,否则,慈善机构的形象将因此事而大打折扣。
然而,即使最终证实并未因“外观不佳”而拒绝求助者,慈善机构就可以长出一口气、讨回“清白”了吗?未必。慈善机构应该做的,不止是坐在屋子里等人求助,更应该走出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在一位急需救助却未能得到救助并最终离世的人面前,慈善机构以及民政部门都理应感到愧疚,并为之反思。
现在有不少需要帮助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不知道怎样向慈善机构寻求帮助,有的甚至不知道有慈善机构这回事。如果真心真意做慈善事业,就要不遗余力、主动“出击”。街头巷尾、火车站、汽车站、地下通道……到这些地方去转一转,很可能就会发现流浪者和需要救助的人。如果只挂着个慈善的牌子却不能脚踏实地干实事,这样的慈善机构岂止是“外观不佳”,还让人怀疑其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乔志峰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