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与孔子的杂碎


  华来给我拜年,她与我谈起法国的启蒙运动来,跟一个聪明的女人谈这些问题永远是开心的,我们谈到了伏尔泰、谈到了孟德斯鸠、谈到了卢棱、谈到了百科全书派、谈到了狄德罗、谈到了龚多塞、谈到了特洛尔奇、谈到了米歇尔·福柯、谈到了艾森斯塔特、也谈施莱尔马赫和阿尔布莱希特·利奇尔,及谈到蒙田,我说我很不喜欢这个家伙,她问为什么,我回答道:“蒙田关心的是whatdoiknow?(据我所知),而不是whatamisupposedtoknow(我所应知)。”

  我又说:“他的为学之道,让我联想到了孔子的哲学观和他的问题的处理观-----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敬鬼神而远之,实在的说,这样的观点是我从来痛绝的,中国的很多问题搞不好,或者是搞的不太好,应该跟这种哲学观跟这种问题的处理观是有着莫大的联系的,虽然我们不能够不知也强冒充知道,但为什么不能够作到不知就要求一个知呢,同样,既然知道鬼神,那为什么要避开为什么要远之,为什么不是迫尔察之呢。曹植的观点我认为更为可取,曹植见了洛神他没有敬而远之,他采取的问题处理的方式是迫尔察之,我认为这才是科学的积极的态度----不是回避问题而是迎难而上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我喜欢曹植多于孔子那斯。

 

 

 

 

 

 

 相关阅读:

  法国启蒙运动

  1、反抗权威(法国哲学家受牛顿的宇宙物理学的吸引,受洛克的政治哲学的启发。受笛卡尔的启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自行找寻问题的答案。口号一部分针对当时的教师、国王、贵族。)

  2、理性主义(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新兴自然科学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和苏格拉底及斯多格学派这些古代的人文主义者一样,坚决相信人的理性。所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理性时代”。哲学家们认为他们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

  3、启蒙运动(“启”发群众的“蒙”昧,以建立更好的社会。人民之所以过着贫穷、备受压迫的生活是因为物质、迷信。学校制度开始于中世纪,而教育学则开始与启蒙时代。)

  4、文化上的乐观态度(非理性行为与无知的做法迟早都会被“文明”的人性取代。所有的发展并非都是好的。启蒙时期哲学家认为人一旦理性发达、知识普及后,人性就会有很大进步。)

  5、回归自然(有人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人的理性乃是自然的赐予,而不是宗教或“文明”的产物。卢梭提出“人类应该回归自然”的口号,相信大人应该让小孩子尽量停留在他们天真无邪的“自然”状态里。)

  6、自然宗教(人们认为宗教必须自然化,宗教也必须与“自然”的理性和谐共存。当时有许多人为建立所谓的“自然宗教”而奋斗。当时有很多唯物论者不相信上帝,自称为无神论者,但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否认上帝存在是不合乎理性的,因为这个世界太有条理了,因此不可能没有上帝的存在,牛顿就持这样看法。同样,这些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也认为相信灵魂不朽是合理的。他们和笛卡尔一样,认为人是否有一个不朽的灵魂不是信仰问题,而是理性的问题。)

  7、人权(一七八九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权与民权宣言’,确立了‘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的原则。一七八七午时,启蒙运动的哲学家龚多塞(Condorcet)就发表了一篇有关女权的论文。他主张妇女也和男人一样有‘自然权利’。在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妇女们非常积极地反抗旧日的封建政权。举例来说,当时领导示威游行,迫使国王离开凡尔赛宫的就是一些女人。后来妇女团体陆续在巴黎成立。她们除了要求和男人享有一样的参政权之外,也要求修改婚姻法,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但她们却没有得到这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