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蒙牛学什么


 

 
       2008年春节前后,温暖情动爱心中国与低温雨雪冰冻中国交相辉映,胡温多次现场指挥救灾,情牵全中国。随即在央视出现的一则“老牛基金会及蒙牛集团向灾区捐款一千万元”的公告式广告再次验证了蒙牛的营销快速反应能力——老牛,真的很牛!

 

       企业家是企业的名片和通行证。蒙牛自1999年创业以来,用了6年时间完成了100亿元的跨越,然后又用两年时间总体实现了210亿元的飞跃,牛根生正成为蒙牛乃至中国民营企业的新生代精神领袖,在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成了一种符号。“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蒙牛总裁助理在总结企业现阶段的成功经验时将其高度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涂料企业若完成蒙牛式的跨越或飞跃,我们有必要从中借鉴一些什么。
       蒙牛的成功模式,从另一个角度可以概括为“取势、明道和优术”。
       在取势方面,第一,蒙牛善于发现并放大无形资产为己所用,如内蒙古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联想;如中国乳都的挖掘和霸气,包括傍大款伊利,将蒙牛“百事可乐版”演绎得淋漓尽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借用摩根斯坦利的影响力进行的资本运作。第二,气势磅礴的策划,蒙牛孙先红等一帮策划高手极尽“凸爆民众眼球”之能事,硬是让蒙牛在一夜间成为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品牌,而且来得的那么直接和干脆,并且不容置疑,如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告知行动传播策划,如另辟蹊径嫁接湖南卫视而一举多得的“超女传奇”。第三,气贯长虹的样板基地,形成了“参观也是销售力”的事实。蒙牛在取势方面挖空心思,从挤奶机器人到军事化奶牛养殖,让参观者在差异中看到了震撼。第四,气吞山河的裸捐第一人,“老牛专项基金”再次向世人证明了“金钱与财富”的微妙关系——你可以不名一文,却可以富甲天下。牛根生因此牛气哄哄地敢于PK 盖茨、李嘉诚和巴菲特。牛根生和蒙牛的这些“取势”之举,彻底颠覆了中国民营企业家和从业人士的传统思维,这不正是战略差异吗?
       关于明道,牛根生及其蒙牛团队高歌猛进,简直就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首先,老牛说了,蒙牛的存在就是让千千万万的奶农富起来,这与温氏政府高调保障的奶农利益形成“共振现象”,得到了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中国,有国家总理撑腰的民营企业凤毛麟角,蒙牛是幸运的。其次,持有上方宝剑的牛根生逮住大会小会凡是能露脸的场合就宣传“强壮中国人”,从“每天一杯奶”增加到“每天一斤奶”可能再到“每天就喝奶”,好像中国人的健康强壮全是蒙牛的功劳——老牛打的这副民族感情牌,合情合理又丝丝入扣,这远远比那些“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的叫嚣高明多了。第三,生命常青的企业文化。老牛用“十六字真经”统领了蒙牛团队并让更多的泛蒙牛人争相效仿,从“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到“小赢靠智,大赢靠德”,牛根生用鲜活的例证为全中国人上了最生动的一课。第四,道要明、更要鸣,为了传播蒙牛的这些“道”,牛根生几乎动用了所有“道具”,从国际峰会到央视对话,从全国演讲到区域论坛,从《蒙牛内幕》到振臂呐喊,一流的思想流淌着一流的智慧,通过一流的口才向渴望一流的人渗透——蒙牛的“明道”同样差异丛生。
       在优术方面,蒙牛可圈可点甚多,从蒙牛创世的“三板斧(砖牛奶-大冰砖-枕牛奶)”到冠军之旅的“四大战役(海战-陆战-空战-人战)”,从产品创新(牛奶-特伦苏)到营销创新(先市场后工厂再精耕细作),从管理升级(OEC看板-无纸办公)到品牌传播(傍大树-媒体共振-真实的谎言),蒙牛向中国营销界、中国管理界奉献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着?除了老牛的思想外,孙先红及其统筹的智囊团队功不可没。套用老牛的话说,连“超女”是怎么回事他都不清楚,他只确定年初预算,至于怎么做全部交给孙先红了。
       统观蒙牛的神速发展,一方面,牛根生的个人魅力无疑为蒙牛的提速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蒙牛的快速发展又充分验证着牛根生更为充盈的个人魅力。毫无疑问,蒙牛的发展是“品牌、文化和资本”三个模块的发展,蒙牛的发展经历过重重磨难和阻挠,“千磨万击还坚劲”。如果说蒙牛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成熟男人,更多的中国民企充其量是一个刚进入青春期的嫩头小伙子,“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需要做的还太多太多!如更大胸怀、更大气度、更多人才、更多资源、更加严格、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