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7/2008上半年度棉价走势回顾
根据郑棉期价指数走势,2007/2008下半年度主要分两波段行情:其一,2007年9-10月中旬,随着郑棉大量仓单的流出、实盘压力的减少,郑棉价格在大幅回落触底之后,经过几天的盘整筑底,也进入了快速的上升通道。其二,2007年11月-1月,随着籽棉价格的大幅攀升、央行不断加息以及控制发放贷款,部分地区农发行停止棉花贷款,加上期现基差拉大、仓单量迅速增加、印度棉船期大量到港,季节性供给压力凸现,郑棉价格大幅回落。
综述:2007/2008上半年度出现了很多区别于往年的新情况,比如新疆高等级棉花供不应求、印度棉受到青睐、棉副产品价格狂涨以及棉花进口配额使用不完。尽管其他农产品期货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但棉价依然我行我素,并呈现出较强的季节性走势。
2. 全球棉花供求:库存消费比大降 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全球棉花市场供求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印度三国,也使得市场的焦点对准了这三个国家棉花生产和消费及其进出口的动态。总体来看,全球棉花供求处于紧平衡之中,未来几年依然需要消化库存以弥补消费缺口。
3. 中国棉花供求:消费缺口长期存在 仍需大量进口
中国棉花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都稳居全球第一,它的变化时刻吸引着全球市场的眼球。但除了进出口之外,中国棉花产量、消费量以及库存数据都存在很大的争议。即便如此,中国棉花数据还是不得不进行必要分析。
3.1 中国棉花产销差不断扩大 消费稳步增长
在所有的中国棉花数据中,棉花产量的争议最大。
根据2007年12月USDA的预测数据,2007/2008年度中国产量为772.9万吨,同比持平,棉花消费为1179.5万吨,同比增加108万吨,增幅为10%,产销差为424.6万吨,同比增加34.5%。
3.2 中国依然需要大量进口棉花弥补消费缺口
根据2007年12月USDA的预估数据测算,2007/2008年度中国消费缺口为424.6万吨,并将进口棉花315.7万吨弥补缺口,同比增加85.2万吨,增幅达37%。
综述,不要迷信中国棉花数据,深入到市场一线才会发现真实的情况。尽管中国依然需要进口大量的棉花,但要用考验价格,则需要了解它是否对特定阶段的有效供给产生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