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斯皮尔伯格


 
       日前,好莱坞导演史蒂夫·斯皮尔伯格公开宣布,由于中国在对待苏丹问题上的态度,他将放弃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身份。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昨天表示,奥运会是世界人民的体育盛会,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将达尔富尔问题与奥运会挂钩,无助于达尔富尔问题的解决,也有违体育非政治化的奥林匹克精神。
斯皮尔伯格曾向北京奥委会表达过希望为北京奥运会作出自己贡献的愿望,并接受了北京奥组委艺术顾问的聘书。
       这让我想到了毛主席写的那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章。
       那时,中国是历经多年战争,千疮百孔、百废待举的十分落后的国家,一个司徒雷登尚且无法决定中国的前途命运,尚且无法改变中国人民的政治选择;现在,一个小小的斯皮尔伯格更不会影响早已站起来而且日益强大的中国。斯皮尔伯格的放弃是对艺术追求的放弃,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放弃,也是对其艺术家独立人格的放弃。
       显然,斯皮尔伯格是受到了来自政治方面的压力。一个搞艺术的竟然迫于政治压力放弃为奥运会出力的机会,看来也称不上是一个真正有骨气的艺术家,应该算作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文人了。因为他的艺术为狭隘的政治服务,服从于狭隘的政治需要。
       早在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服从于政治”。此后“文艺为政治服务”便成为我们国家的文艺基本方针。60年代,文艺又被要求完全服从于以阶段斗争为纲的执政理念。1980年,党的文艺方针修改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现在看来,每个时代,每个时期或者每个阶段,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文艺方针,必须紧密结合时代需要,结合国家民族的需要。西方资本主义这些标榜民主自由的国家,尚且讲究文艺为政治服务,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有必要让我们的文艺为我们的政治服务。这里所说的政治不是较狭义的政党政治,而是国家民族的需要,是大政治。
       中国的艺术家们应该自信自强,应该有志气有能力把开闭幕式办成奥运会历史上最好的开闭幕式。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中国举办奥运会也不缺一个斯皮尔伯格。我们有理由相信并期待着,少了斯皮尔伯格的奥运会开闭幕式一定更加精彩。
2008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