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洪水、2008年雪灾和股市


  历史是循环的,这一经验在中国股市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十年前的1998年,中国南方发生洪水灾害,当时A股市场下跌约25%,上证指数在九江决口之日是暴跌8。36%。十年后,2008年,中国南方暴雪冰雨持续20多天,灾害覆盖14个省,1月28日,A股市场暴跌6%以上1月16日至28日的行情走势可以说是对雪灾的充分反映。

  股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场所之一,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影响当然也就作用于股市,对股市场的运行产生影响。但是,股市毕竞不是人类社会唯一、全部的活动场所,所以自然灾害对股市的影响是需要评估的,甚至在相当程度上灾害事件无法改变股市运行规律。1998年洪灾惊心动魄,上证指数也从6月4日见到年内高点1422.98点后,两个半月内最大跌幅达26.7%,洪灾危机过后,股指有一波中级反弹到11月17日的1300.15点。这说明,股市的运行自然受到整个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但自身也有其运行的规律性,它总是千方百计地按照自己的内在规律进行运动。外界的因素如自然灾害在一定时期对股市的影响有突发性,甚至在一定阶段改变股市运行的趋势,但这种外界影响一旦消失或者消退,那股市自身的力量就会发生作用,甚至展开报复性的反弹。比如,2007年夏天我国洪涝灾害甚为严重,尤其是长江流域,受灾人口8000万,经济损失30000亿,但事实上股市当时正值股市牛气冲天,指数屡创新高,我当时写了《降雨量、农业生产和股市行情》,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7/7/22/73940.html ,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层意思:灾害事件无法改变股市的运行规律,引起的震荡只是短期的,股市仍然会沿自已原来的方向发展。  甚至可以在灾害事件发生后,做与短期运动方向相反的操作。

     在这样的判断下,我以为完本不很必要在2008年年初之际对股市丧失信心,而恰恰是”雪灾经济”有可能为炒股提供新的契机。一是,雪灾推高了一二月份的食品价格,对高企的通胀雪上加霜,但灾后的重建需要信贷支持,加上外部经济环境恶化,调控解冻时间可能提前,这是一个潜在的利好。二是,A股的高估值基础发生变化。股市在自然灾害面引发的恐慌性抛售,为瓦解高市估值提供了良机。三是雪灾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喜忧参半,为市场提供新的市场机会。美国2005年雪灾后受损最严重的产业是铁路,宾馆、航空公司、农业、经销商,这是我国受益的上市公司主要是交通运输公司,包括多数航空公司、机场、高速公路公司中、铁路公司、酒店和旅行社,但煤炭、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铁路设备、钢铁、建材等则是灾后受益者。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市场因雪灾出现非理性恐慌抛售,必然构成绝佳的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