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幸福之家的基石——《家事如天》系列之九


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关于财富的观念上。以往人们单纯地把拥有货币及货币等价物的数量。作为衡量财富多少的惟一标准,现在则有了变化,至少那个惟一的尺度被打破了。许多精神方面、技能方面、健康方面的非货币等价物的因素,成为了重要的财富要素。这种变化的道理,并没有违背人类社会的物质第一的基本原则,因为这些精神、技能、健康状况之类的非物质要素,其实也是由那些物质要素转化而来的。例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就是在经历了各种人生坎坷、付出了大量学费之后方才形成的;那些高超的技术也是在经历了许多实践磨砺、出了无数废品之后才练就的;当然,健康同样是经过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战胜自我之后才获得的呀。

可能是由于现在的生活好了的缘故,健康一词的出现概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我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但常识告诉我,有这样几个规律性的东西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物质生活的富裕程度与人的健康状况一般是呈反比的;体力劳动者的身体状况一般要好于脑力劳动者;总吃各种保健品、按时进行各种体检的人,往往要比那些没吃过保健品、没参加过体检的人,在健康状况方面要差很多。这似乎是个悖论,为什么有条件赢得健康的人反而却远离了健康呢?其实啊,这其中蕴含着有关如何获得健康的深刻哲理哪。

人人都渴望健康,封建社会的皇帝为了永远享受至高无上的皇权和荣华富贵的生活,试图通过炼丹等巫术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但因为生老病死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即便是贵为天子的皇上,也照样要命归西天。多少达官贵人,不惜花重金,通过服用名贵补品、甚至喝人乳等各种捷径,试图益寿延年,但结果却屡屡事与愿违。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健康不是可以用钱买到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食品未必就是价格昂贵的,因为市场经济的公平主要体现在供求关系上,价格贵的东西无非是比较稀缺,“物以稀为贵”嘛。为了健康不是补充身体需要、有益的食物,而是啥贵吃啥、啥难买就买来吃,而且不加节制、多多益善,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身体营养物质的失衡,以致远离健康。因此,金钱不仅买不来健康,而且滥用金钱恶补的结果只能是离健康越来越远。这就是人的富裕程度与健康状况一般呈反比的缘由所在。

健康是人在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心态平和、远离各种不良嗜好的长期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也是上天对那些能够克服自身的惰性、懒散、以及各种贪欲和杂念、战胜自我的人们的恩赐和奖赏。比如,人与生俱来都有惰性的一面,早上不爱起,晚上不想睡,运动怕累着。如果你克服了这些人性的弱点,你就会经常运动,规律作息,你的体质就会增强,能量就会平衡,身体就不会变胖,抵抗力和免疫力就会提高,疾病就会与你远离,健康自然也就与你相伴了。另一方面,人们对金钱、地位、面子、名声,都有着本能的占有欲望和虚荣心,如果你能达观地看待这些身外之物,坚持走正道,不动邪念,善良待人,与世无争,乐于助人,你就会保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而为自己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曾经长期处于政治运动的社会氛围之中,一些人将“与人斗争”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其结果却是伤害了别人、也污染了自己,使自己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防范、内疚的状态,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与健康相伴呢?可见,健康的确与金钱、物质没多大关系,关键的是态度。善良、简单、平和的心态,加上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规律的生活方式,健康就会永远与你同行。

健康是可以相互影响和分享的,在家庭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健康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家庭,不管是几代同堂的大家子,还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不论富裕程度如何,只要形成正确的健康理念,互相促进、相互监督,彼此形成良性的影响,坚持下去,就会形成一个崇尚健康的家风。为此我们有理由首先要求自己,做家庭中树立健康之风的促进派。这个风气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说是精神的,强调的是它可保证每个家庭成员每天都能保有阳光的心态,向上的心气儿;说是物质的,是说家人的身体好了,远离疾病了,自然就不必花那些看病吃药的冤枉钱了,不就等于变相给自己涨工资、发红包嘛。结论就是:健康是保证家庭的和谐、活力的基石,不论富裕与否,只要有健康相伴,我们就能够快快乐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