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特点


台湾第一银行是台湾排名前列的商业银行之一,总资产及第一类资本排名世界前二百大。该行创立于民国前13年(公元1899年)1126,当时定名为“台湾贮蓄银行”;民国元年与“台湾商工银行”合并,仍沿用“台湾商工银行”名称;民国12年又合并“嘉义”、“新高”两银行;民国36年改组更名为“台湾工商银行”,民国38年再更名为“台湾第一商业银行”;为加强业务国际化经营战略,民国65年改称“第一商业银行”(FIRST COMMERCIAL BANK),民国87122由公营体制转型为民营银行,民国9212正式成立“第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后改纳入第一金控集团下之子公司,经营迄今已逾百年。
  该行现有资本额新台币382亿元以上,员工约6,700余人,营业单位国内除总行营业部外,尚有177家分行、6家简易分行、16家证券经纪商遍及全国;另有13家国外分行、2家办事处、1家子银行及3家分行,进驻于国际大都会及金融商业中心,配合客户经营需要,满足台商企业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该行在部门经营理念、品牌识别、经营职能设置、组织架构、风险防范等方面有以下特点:

一、经营理念:台湾第一商业银行百年来与台湾社会、经济一起成长、茁壮,一贯秉持“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为客户的财富与托付创造更多的价值。一银的发展方向是能成为台湾三大金融集团之一的核心银行,成为华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国际性银行及两岸三地台商贸易融资优先银行;给客户最满意之金融服务,给股东最丰硕且稳健之获利,给员工最佳的生涯发展空间。

二、品牌识别:台湾第一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保留了原有企业识别的基本元素,象征第一银行的传承与改造,延续百年来第一银行始终如一的坚持,并以现代化表现出新生命与新动力。采用金色与墨绿色两道弧线构成圆形铜钱之型态,内外相崁,金色象征财富的累积,传达尊贵、大气的领袖风范,墨绿色象征大地、生生不息,永续传承。圆形中之方形,象征领导者的稳健与专业,并透过立式的摆放,传达蓄势待发,积极向前的态度。

    三、内设职能部门设置:1、该行总部设置由决策层、管理层、支持层、监督层等四个层次组成,共设4个委员会、5个事业群(个人金融事业群、国际业务事业群、法人金融事业群、金融市场事业群、营运管理事业群)和三个中心(风控管理中心、行政管理中心、资讯中心)和26个部室。其总行定位为管理和支持层面,没有设立经营层。2、该行总行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及内控制度,并将其推展到各营业单位执行。全行各营业单位所有业务的绩效考核及业务辅导职能由总行业务部统一行使,业务部负责对所有业务的绩效进行追踪管理。业务部内部设有辅导中心,辅导中心由十几个辅导员构成,每个辅导员具体负责辅导10-12个营业单位。一旦营业单位的业务出现衰退或成长不好,辅导员就必须与营业单位主管人员共同研讨制定改善经营、提高绩效的办法。

四、机构层级设置:1、该行实行“直通车式”的扁平化两级管理,即总行直管到营业单位,总行负责管理和支持营业单位,营业单位负责按总行制定的操作规程办理业务。2、该行总行与营业单位之间设有4个区域中心,分别设在台北、新竹、台中和高雄。区域中心在组织架构的层次上相当于国内商业银行的二级分支行,但职能定位却显着不同。第一,区域中心是根据各营业单位的业务量进行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就地管理、就地作业,是一种高度适应性的组织。第二,区域中心的定位是代理总行行使管理职能,本身不从事经营业务,只是一个成本中心。第三,区域中心内部的劳动分工是根据业务性质设置的职业化工作小组,不需要与总行业务主管部室一一对应,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迅速调整,有更大的灵活性。

五、风险防范机制:1、事前依靠征信系统规避风险。该行在总行成立了征信处,负责征集、评价、管理个人或企业信用情况。通过评级筛选的客户在办理信用业务前还必须经过审查部的审核,并根据信用等级提取准备金。2、事中依靠健全的制度防范风险。业务主管部室制定内部控制的操作手册和规程;各营业单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前台会计复核由计算机进行控制;稽核处按制度进行督查。管理、操作、监督部门不存在职能重叠交叉的现象。3、事后稽核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该行事后风险控制主要由稽核室来完成,稽核处重点检查主管部室制定的操作流程是否健全、科学及各营业单位是否按章操作。稽核处是独立于总经理的,对董事会负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版权所有,若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