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后的忧虑


                      山西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后的忧虑

  1月28日,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联合发布了2007年山西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山西省根据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发展思路及“十一五”规划的整体部署,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健康快速发展,总体呈现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环境趋好”的特点。据初步核算,去年山西完成生产总值569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4%)2.8个百分点,在全国和中部六省中的排位均有前移,且改写了近年来经济增幅下降的趋势,再次进入增长期。

  据新闻发言人侯正平介绍,虽然山西去年粮食因灾减产3.4%,但仍为该省历史上第五个突破百亿公斤的高产年。畜牧业生产平稳回升,养殖效益明显提高。肉类、牛奶、禽蛋产量不同幅度增加;工业方面,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82.0亿元,增长21.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成为近10年来第三个高增长年(低于2003年24.2%和2004年21.5%)。冶金行业取代了“煤老大”的位置,成为山西支柱行业之首。装备制造业、煤化工行业、材料工业等新兴产业贡献份额加大,旅游总收入第一次占到了GDP的十分之一;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15.7亿美元,增长74.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1.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1200.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97.6亿元,增速在全国和中部均进入第一阵营。

  同时,投资和消费对山西经济的拉动持续增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7.2亿元,增长26.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个百分点。而且城乡投资协调性明显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1亿元,增长18.6%,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1.8个百分点。全年消费增速与投资增速的差幅由上年的9.8个百分点缩小为7.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迈出实质性步伐。

  与此同时,企业效益大幅上升。去年山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36.0亿元,增长44.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0.0%,再创历史新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5.0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3665.7元,增长15.2%。截至去年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111.9亿元,同比增长16.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6%。

  山西统计局局长杨文章强调说,我们在看到山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要看清楚当前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那就是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物价持续高位运行,通胀压力加大;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所以2008年,山西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各项战略部署及总体要求,坚持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重点推进“四大攻坚”,着力强化“四大支撑”,大力实施“五大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