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桃园不扶帽”的彭中学老师


  
  “过桃园不扶帽,过瓜田不系鞋”,这话是20多年前听我的班主任——彭中学老师讲的。意思是说人在桃园子里走时,即使帽子被风吹歪了,也不要抬手去扶,以免让人怀疑偷摘桃子;在瓜地里走时,即使鞋带松开了,也不要弯腰去系,以免被人怀疑偷瓜。粗浅地理解,只是一句自我防范,避免事非的话,往深处想,其实是一种做人境界。彭中学老师不仅这样说,他还这样做,尤其在敏感时期和面对敏感问题时,彭老师的言行处处体现着这句话。

  还是从当年我们学校的“罚款”运动谈起吧。1984年冬天,我们的校领导不知从哪儿学到的经验,开始对学生罚款。当时的罚款制度相当不健全,何事该罚何事不该罚?哪种行为该罚哪种行为不该罚?这些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用一位姓付的老师的话说就是“我想罚就罚”。我一开始对付老师的说法不以为然,以为他是说气话,没想到他果然是想罚就罚,看谁不顺眼就罚谁。一天清晨五点多种,我第一个来到学校,由于前一天刚学会唱一首歌,就禁不住站在操场上吼了两嗓子,不想,把还在睡梦中的付老师震醒了,他怒不可遏,从被窝里钻出来,披着上衣光着两条腿,趿拉着鞋从房里出来,当场宣布罚我两块钱。我记得当时学校食堂卖的馒头是五分钱一个,他等于罚我四十个馒头,差不多是我半个月的生活费。其他同学也总是不明不白地被罚款,少则五角,多则五元,最多的是十元。所以,那段时间学生们都整天提心吊胆,人人自卫,深怕一不小心被罚。后来,不知是谁报告了县教育局,县局派人到学校调查了几天,学校的罚款制度终于被制止了,笼罩在学生心头上多日的乌云终于散去了。那场罚款运动波及面之大,害人之深,在校史上空前绝后,先后有十几个学生因缴不起罚款而辍学,他们一生的希望就那样被罚掉了。所以,我们那届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一度特别紧张,学生们对实施罚款的老师都恨之入骨。

  然而,在学生心目中唯一形象未倒的人,就是彭老师。因为罚款制度一出,彭老师就因家中有事请假了,他的班主任职务暂时由上述那位在罚款运动中冲锋陷阵的付老师顶替。等彭老师处理完家事回校后,全校的罚款运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几乎每天都有罚款进到付老师的腰包中。所以,虽然彭老师回来了,付老师仍坚持不退位,而彭老师也不和他争,安心地教他的语文课。后来,学校的罚款制度终于被县教育局制止了,付老师也被罢免了职务,彭老师终于在同学们的热切企盼中再度当了我们的班主任。我曾听见高年级的学生议论此事时说彭老师耍滑,把得罪人的事全推给了付老师。而我不那样认为,我认为是彭老师“过桃园不扶帽”,不想让自己一世清白受到玷污而甘愿让位。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进一步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彭老师三令五申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看连环画,可有个名李涛的同学却“顶风作案”。彭老师发现后,就宣布对他罚款一元,还责令其当场写检讨书一份(其实就一句话)。我和同班其他几十位同学当时全懵了,心想彭老师也会罚钱?可再看彭老师,则是命令李涛把钱用浆糊粘在检讨书下面,然后把检讨书贴在黑板一角。当天下午放学前,彭老师回到教室宣布:因李涛认错态度好,决定退回罚款,仍由李涛自己从黑板上取下来。彭老师的手自始至终没碰那一元钱,你说,彭老师是不是“过桃园不扶帽,过瓜田不系鞋”的正人君子?

  遗憾的是,彭老师只教我一个学年就调走了,从那以后我们再未见过面。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年虽然没有在彭老师身边,但他“过桃园不扶帽,过瓜地不系鞋”的教诲却时常回荡在耳边,成为我做人做事的准则之一。在十多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中,我虽然多次在企业手握重权,但始终没有被金钱所俘,虽然失去不少暴发机会,但职场步履始终稳健。这一切都要感谢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