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平安的融资事件


浅谈中国平安的融资事件

中国平安拟融资1600亿元的消息一出,在证券市场引起悍然大波,遭到市场强烈抵制,众多投资者情绪激昂,中国平安股价大幅缩水,处于低迷的A股市场进一步恶化,证监会和中国平安公司在压力下出面缓解矛盾,有人称此为“融资门”事件。目前这一事件还在进行中,最终会怎样本人难于推测,但这一事件足以引起本人诸多思考。

(一)中国平安无大错。这样说的依据是,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显示中国平安有违法违规行为,其融资计划完全符合证券交易有关规章制度。上市公司之所以上市,其目的就是在证券市场上获得融资,这也是证券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中国平安想从证券市场获得巨额融资,与投资者想从证券市场获得交易收益一样,其动机无可厚非。这是资本逐利性质决定的,如果市场规则允许、市场条件具备,或者有可能实现,我也可能采取与中国平安类似做法。

(二)投资大众也不错。证券市场本身具有多方博弈的性质,一部分参与者的利益获得很可能以牺牲另一部分参与者的利益为代价,被牺牲的一方自然不会束手就擒,必然奋起反抗。中国平安在市场资金趋紧的情况下,在股市处于低迷的时期,逆市提出巨量融资,明目张胆地实施圈钱,已经超出了投资者所能忍受的程度,遭到投资大众抵制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既是合情的维权行为,也是投资大众呵护市场的体现。

(三)还需理智地分析。情绪的宣泄和在情绪支配下的行为往往是有害的,有必要冷静地进行理智分析。证券市场的资金应当流向优秀的上市公司,支持其发展以实现利润,从而给投资以回报。中国平安是不是优秀的上市公司呢?我认为是,保险行业几乎无风险的独特盈利模式、中国巨大的保户群体、保险需求的持续增长趋势等因素支持保险业持续发展,这是其一;其次,中国平安公司的股本结构、国际化并购战略、既往的业绩表现等说明中国平安的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资本运作能力,至少不比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差。假如中国平安能够获得大量的融资,很可能发展成为更加强大的中国企业,增加其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的竞争能力,这对中国及其广大投资者而言都是有益的。

(四)关于利与义的思考。这是一个老问题,利与义的矛盾,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还会存在。反对见利忘义是人们的一条普遍行为标准,然而在利益之争中,为了获取利益往往违背道德标准。这是人类自私自利性的一种表现。对不道德的行为用道德加以指责,显得特别地无力。有效解决利与义的矛盾,根本方法靠制度,游戏的规则很重要。从中国平安的融资事件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制度建设任务还很重,差距与发达国家比还很大。

(五)对中国平安投资价值的看法。中国平安的股价从最高149.28元逐步跌落,最低达65.01元,目前在70元附近振荡,虽然绝对股价还不低,但相对股价基本处于合理的范围。也许今后还会继续有向下调整的可能,但大调幅度调整的可能很小。股价保持在70元以下的时间也许不会太长。我坚定地认为中国平安的股价还会大幅地上涨,至于什么时候上涨、能涨到多少本人也无能力判断。

概括以上思考,得出一条结论:中国平安值得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