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改革,大部委呼之欲出
2008,注定要在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后的历史进程中写下重重的一笔:
具有实质意义的国务院架构改革,将在下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向全国人民亮相/
这个春天,乍暖还寒,但春节刚过,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即在北京召开,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事宜。改革开放三十来,政府机关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但越改部委设置越多,管理职能严重交叉,不仅办事效率低下,还使行政管理费用一直居高不下。
在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将成为这次国务院改革的首要任务。
按照这样的改革思路,精减合并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的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新的“大部委”管理架构,将有助于政府逐步退出微观经济领域的直接管理,降低政府管理支出,大大提高管理决策效率。在“大部委”框架下,政府的管理职能将转向搞好宏观规划、政策制定及监督管理,实现从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樊纲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1999~2005年间我国行政成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1.73%。据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军鹏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能存在职责交叉,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职能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部委林立,导致政出多门、致使政令不通或政事推诿,极大地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
樊纲说,“从政府改革来讲,下一步应该提上议事日程的,是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在GDP当中所占的比重。”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需要一个决策程序更灵、办事效率更高、管理费用更低的“宽职能、少机构”的高效政府出现。只有这样的政府,才能带领十三亿人民走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路。
2008-2-29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