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应该拥有怎样的氛围?——《家事如天》系列之一


《家事如天》是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命题,之所以想对其中的奥秘进行一番探究,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将自己这些年在生活中的体验、心得、教训,尝试进行一下回顾和反思,即可使自己今后的生活岁月能过的更加理性从容,也能够通过网络交流这种方式,就教于各位网友,并能共同分享生活中的营养与快乐。一个幸福的家庭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哪些氛围值得我们去努力追求的呢?试列举如下:

平等的氛围。在一个家庭里,不论其成员的社会地位有多高,名声有多么显赫,在家里都不过是普通的一员。以一个中年男人为例,在家里他既是父亲的角色,又是父母的儿子,还有充当好一个丈夫的角色。不管角色怎样多重,要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是最为重要的。即便是父子之间,长辈在对儿女履行必须的抚育责任的同时,还有保持与儿女平等沟通交流的习惯,尊重儿女们在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恋爱婚姻、职业选择等方面的自主权力。那种对儿女的大事小情包办代替的做法,是一种封建家长的残余习惯,是无助于家庭和谐环境的形成的。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悟,在许多问题上,儿女们的想法其实是很成熟的,尽管长辈希望包办儿女之事的初衷是出于对子女的关爱,但由于忽视儿女的切身感受,往往是帮了倒忙。有鉴于此,尊重年轻人的自主权力,平等地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儿女们听,供他们在进行自主选择时的一种经验参考。这样做的实际效果,一定会更好,而且使家庭的平等氛围得以形成和确立。

包容的氛围。在一个家庭中,其成员的年龄不同、出身各异、性别和性格也不同、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上,往往是有着很大差异的,这是每一个家庭会经常遇到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矛盾的出现是任何一个家庭都不可回避的,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面对分歧、面对矛盾、面对家庭成员意见的不一致时,每个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的主要成员所能够具有的包容精神。对别人的不同意见、对别人不同于自己的某些观点,能够认真考虑其意见的合理性,哪怕是对于家庭成员中明显有失偏颇的意见,也能够从理解对方的角度,认真从对方的角度思考自己意见的某些局限,这就是一种包容。能够做到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分歧,这是一种良好的思想修养的体现,一个家庭中大家彼此都能够将包容别人作为一种基本的行为方式,那就将没有什么化解不开的矛盾,也是保证家庭和谐幸福的基本前提。

透明的氛围。家庭的成员尽管不多,但也是个微型小社会,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都会程度不同地反映在每个家庭中。在许多家庭的矛盾和冲突中,好多是因钱而起,夫妻双方往往在钱的问题上彼此生疑,进而产生摩擦,甚至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透明二字,彼此将财务状况彻底公开,并同样拥有平等的支配权利,只要是对家庭共同的利益负责,小事自行做主,大事共同商量,但必须做到不论是大事、小事,都要做到彼此透明。在这样的前提下,在这个最容易发生问题的领域就会太平无事,如此一来,岂不乐哉。

学习的氛围。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要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每个人必须通过持续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从而保证自己职业的稳定及品质的良性提升。在一个家庭中,其每个成员只有保持良好的从业状态,才会使家庭的良性状况得以保证。因此,保持家庭中的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而学习氛围的形成也绝非整天将自己埋在书堆里。我想强调的是充分利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彼此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的氛围,比如,在看一段电视新闻或电视连续剧中,彼此可就其中有感悟的内容进行一些交流,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悟,对家庭成员都可能形成很有益的学习互动。同时我想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也想顺便提到,有的家庭业余生活娱乐化倾向过渡,经常出现通宵达旦地打麻将的状况,这也从反面映衬了保持家庭学习氛围的重要。

阳光的氛围。家庭是对人们意识形态、道德情操形成的重要环境,一个家庭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氛围,也是保证每个家庭成员拥有健康心态、扮演好一个成功的社会角色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那些充当家长责任的大多数中年人而言,应该注意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家庭的其他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多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去思考,而尽量避免消极、负面地发牢骚、讲怪话。以这次发生在南方数省的冰雪灾害为例,应该汲取的教训当然可以列出许多,比如有关方面对灾害的预测不足、应对紧急状况的预案不够得力,致使在灾害发生时,有些手足无措、忙而无序。但如果仅因此而抱怨政府就有些于事无补,如果能多看看在灾害面前,各界民众、军人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多看看那么多的干部、军人、职工舍弃自己的小家团圆的机会,为更多的人能回得了家、能用得上电,而义无反顾、奋战在异地他乡,我们就会心中多一份感动,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这种阳光氛围是维系一个社会、一个家庭和谐的良好氛围所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