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谈了一个个人观点:“微软公司收购YAHOO,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YAHOO公司‘知识管理’的能力。”(参见《YAHOO首席执行官谈知识管理》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41784)
关于微软公司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视和实践,我有两个经验论据如下——
其一,比尔·盖茨在十年前发表了《未来时速》一书,内容覆盖管理的三个领域:商务信息系统、知识管理和企业速度。核心思想是一个组织必须使用数字化信息流,才能快速地思考运营。(《未来时速》摘要,王绍祥/林永青 译: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5/7/30/8961.html ;北大出版社的译名不准确,原书题目的几个点睛关键字都没有体现:商业、速度、思想)
比尔·盖茨在该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数字神经系统。这是一个整体上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的数字系统,它使一个组织能感知其所处的环境,迅速察觉竞争者的挑战和客户的需求,并做出及时反应。《未来时速》一书第三部分的标题就是“知识管理提升策略思考”,比尔·盖茨谈道:
——传统社会往往依赖一两个人来记住这个群体的历史和传统,而现代组织却需要更好的方法来记录和传递他们的传奇。一个关于商标和专利法的图书馆,就是公司知识管理的例子。作为一个集合的概念:搜集和组织信息、把信息传播给需要它的人、不断地通过分析和协作来优化信息......
——咨询业和网站都是从事知识管理的,而且一种名为《知识管理》的杂志于1998年中期开始出版。假如新闻记者与一家数据库公司交谈的话,就会发现知识管理是数据库中最新的事物。假如记者与一家群件公司交谈的话,就会发现知识管理的意思是下一代的群件。
——知识管理甚至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务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的需求的认识。知识管理只不过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好让他们迅速地就这种信息采取行动。知识管理可以追溯到迈克尔·德尔图佐斯的概念那里,他认为知识是个动词,不是一个静态的名词。同样,知识管理是个手段,不是目的。而目的就是提高机构的智力或公司智商。在今天的动态市场上,一家公司需要高超的公司智商来获得成功。
——公司智商是一个衡量标准,看企业能多么自如地广泛共享信息,以及你们公司里的人能怎样善于相互利用对方的思想。公司智商牵涉到共享历史和现有知识。对公司智商的贡献来自于个人的学问,来自不同人员思想的交流。一家公司的高层经理们需要坚信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否则即使再努力掌握知识也会失败。……建立了一种鼓励合作和知识共享的氛围后,商界领导人就需要在整个公司里设立具体的知识共享项目,把知识共享变成工作本身一个有机的部分——而不是附加的、可以忽略的虚饰。“知识就是力量”……力量不是来自于保密的知识,而是来自共享的知识。一家公司的价值观和奖励制度应该反映这个理念。
——知识管理可以在四个领域里帮助任何企业:规划、顾客服务、培训及项目协作。(今天看来,远不只这几个领域—林永青引注)假如您在您的公司里还没有做过任何明显的知识管理工作,那么就考虑挑选一个或两个领域来开创知识管理项目。您可以利用在那些领域里的成功鼓励您在其他商务领域里实行知识管理项目。在数年内,所有的领先公司将会达到数字化加载的知识共享水平。
(有趣的是,著名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在他《大师谈大师》一书中,将比尔盖茨列为对当代经济影响力最大的管理大师,排在德鲁克、波特等所有管理大师之前,理由是盖茨不但有管理思想,更有巨大的商业实践成就。)
其二,早在8年前的2000年,微软公司出版社(http://mspress.microsoft.com)就出版了一本《知识管理策略》-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而且,在微软公司出版社的内部网站搜索Knowledge Management一词,条目已多达300万条。
我当时在美国加州的书店里淘到这本书时,十分震惊——对于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研究,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微软等世界级企业甚至开始业务实践!——微软公司的知识管理出版物,都开始谈“操作策略”和“软件工具”了!——而我们现在甚至连进行理论研究的学者,还有人对“知识是否可以成为资产”表示疑惑。......无独有偶,大约在1999~2000年左右,我在英特尔(Intel)公司就职期间,看到一份培训资料——许多跨国企业开始对知识管理进行实践和培训,还设立了公司的首席知识官(CKO)。现在有不少美国的软件企业,其实从事的是知识管理的部分业务。比如,Oracle(甲骨文)、SAP等,甚至还有基于Web2.0的“社会化“知识管理企业出现了,象Salesforce和Wikinomics等等。
在这些世界级的软件企业开始从知识管理盈利,以及更多的因为使用了此类软件而增加竞争力的企业,也从知识管理中盈利、并建立了可持续竞争优势时,而我们却还在争论“知识管理”是否可行?!更远远谈不上实践!!知识经济早就到来了,(知识服务业对于美国的GDP贡献率超过60%)中国在知识管理方面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了至少20年,我深感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之任重道远。
我的观点是,任何一家中国企业都较难去独立地发展出高效的“知识管理”,可行的方法极有可能是“社会化”的方式来提高中国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虽然这条“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的道路很艰难,但是价值中国网愿意和我们众多的专家一起,为提升中国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