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厚道了


自从张晓舟调侃以后,看来事情闹大了,有人说3200万重庆人都在骂他,于是大家觉得那么多人欺负一个人,然后无数人的声音在抨击重庆人不够宽容。

可是总觉得似乎有些不太对,既然那样带有嘲讽和讥笑的说法被称为“调侃”,为什么重庆人的说法就一定是谩骂和攻击呢?当我们要求重庆宽容的时候,是否张晓舟先生也能够不那么尖刻的表现自己的个性呢?

毕竟,宽容从来都是相互的,无原则宽容的个体近似窝囊,而一个无原则宽容的群体则恐怕就是羸弱了,就像晚清政府那样已经到了宽容的极致了吧。

如果只是个人对个人,讽刺在先然后遭致反唇相讥多半就是吵架了,双方本质上都是嘴比较碎惹得祸而已,没有太多“正义”与否的差别,挨骂某种程度上也是活该罢了。

只是,这事情一旦落在文人(或者文字人)头上就会有稍许不同了,文人们最擅长的就是将“一己之私,强加于人”。如果考证历史就更会发现,制造文字狱的多半都是文人中的那一份子。

相信如果文人们能厚道一些,管好自己的嘴和笔,不是打着自由的幌子惹是生非,大众对他们的尊重肯定还是会多几分的。既然自己放下身段挑起争端,那么就把泼妇和八婆当到底,想半途退出恐怕没有那么随心所欲了。何况,自由赋予给每个人都相似的权力,可以自由选择厚道和不厚道。

尤其当我们回头审视整件事情才发现,重庆人是个笼统的概念,倒是只有张晓舟先生是个具体的人物,而且本来也是个“名人”。

事情就是这样,不想没什么,想到结果如此就不禁愕然,原来最终能够从关注中提高点击率的就只有张晓舟了,相信他的知名度又可以大幅度得到提升,如果有人愿意出资来调查,其幅度也许可以同恒源祥那12生肖广告相媲美。

虽然我成不了文人,但是变得不厚道似乎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