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谦虚’的中国人却总在高谈阔论
文/汪华斌
今天,一个学生找我探讨;说我总说中国人是对领导负责的,所以都很谦虚;因为只有在领导面前谦虚的人,才有可能被领导提拔;而那些在领导面前‘锋芒毕露’的人,则基本上没有提拔的可能;有的则连工作都保不住。然而两会期间,全国人民都从媒体上看到;我们的代表们面对媒体的高谈阔论,他们是那么激昂;仿佛他们就是中国问题的救世主。在这些高谈阔论的人中,竟然有不少就是各地的一把手;如果谦虚,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张扬;脚踏实地的干就行了,为何还要面对媒体而高谈阔论呢。
是啊!中国人在领导面前‘毕恭毕敬’不假,中国人在领导面前谦虚也不假;看我们现实中的中国人,明明是自己的成果;却总把领导放在前面。明明是自己写的论文,却把领导的名子作为第一作者。明明领导是在酒桌上的闲谈,却把它作为最高指示而传达。明明领导是来调查研究的,却把领导当成工作指导。这是我们所有人的行为,也是我们领导全部接受的社会环境;不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当然只有被社会淘汰。这就是中国人必须谦虚的原因,也是我们社会‘会做人’的人生哲理;因为我们的‘谦虚’不是对所有人的,而是对特定的领导的;所以‘谦虚’的中国人,实际并不‘谦虚’;因为我们的‘谦虚’是向‘权力’的谦虚。当自己成为‘权力’的代表后,‘谦虚’的我马上就有‘天才’的表现能力。
中国人的确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在领导面前要‘谦虚’;另一方面当自己成为别人的领导时,自己又必须有指导别人的能力;而且还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向自己的领导不断传达自己实际是‘有能力’的信息。这次两会代表们的高谈阔论,并不是说给老百姓听的;而且旁敲侧击地说给自己的领导听的,就是说‘自己还是有满腹经纶’;还是有能力担大任的,你领导是不是考虑要提拔或重用我了;因为这也是为领导争光的本事呀。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多人的高谈阔论;实际的潜台词就是‘是否考虑提拔’的信号。
此外我们还是一个领导掌握资源的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源全部控制在领导的手中;从规划到计划,从项目到资金;从政策到权力,这些全部来源于领导。所以我们有些一把手虽然有权力,但他们并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同样还要受制于他们的领导。这就是有些一把手虽然并不想提拔自己,但考虑自己的目标实现;依然要高谈阔论而吸引自己的领导,目的还是要从领导那里得到自己实现目标的资源。
中国人有一句口头禅,‘好哭的孩子多吃奶’;这是指从领导那里获得利益的一种途径。所以我们在领导面前‘哭’是手段和途径,借用现代的媒体高谈阔论也是一种途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高谈阔论是有角色变化的;当我们一群领导面向媒体时,我们那能高谈阔论的权力绝对是最高领导者;而其它的领导则‘语言是金’,那补充的几句也能与领导的高谈阔论相应生辉;所以领导在高谈阔论的同时,也在找那能为自己增辉的‘语言人才’;这就是我们考察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平常的政治学习,如果是同级的在一起;那简直就是‘七荤八素’的闹笑话。然而如果有一个上级领导在场,那我们全都是马列主义者;学习的虔诚比教徒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把能与领导在一起当成了花儿遇到了阳光;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就连党校学习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中国人高谈阔论是看场合,分级别的;不是所有场合都能高谈阔论的,这已经潜移默化成为我们社会的文化了。
是啊!中国人一方面的确是‘谦虚’,而另一方面中国人又的确喜欢高谈阔论。同样我们的‘谦虚’是分场合和看对象的,而我们的高谈阔论同样也是分场合和看对象的;该谦虚的时候我们必须谦虚,因为任何领导都怕张扬的人。而该高谈阔论的时候就必须要高谈阔论,因为我们领导也需要光辉;只有为领导创造光辉的人,自己才能有一片光明。所以说我们谦虚的人中国人并不是总‘谦虚’,有时候同样也喜欢高谈阔论;因为这是我们的‘做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