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母亲的“蝎豆子”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是民间的春龙节。在莱芜老家是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也总觉得过了今天才真正的过完年,一年之际在于春,新的一年风风火火开始了。在我们老家这一天家家炒“蝎豆子”,传说“蝎豆子”能避邪,会让你一年平安无疾,当然这只是人们的夙愿。每年的今天,对于我除了垂诞欲滴蝎豆子,就是童年一些事了。

蝎豆子做法很简单。小时候,快到二月二了,母亲总是提前几天开始准备豆子。记忆中,父亲在外上班很少回家,于是母亲总是很忙碌,一个人忙完了一天的农活。等我和姐姐都睡了,一个人在昏黄的电灯下,用簸箕挑豆。把一些干瘪的豆子及杂物挑出来,然后又用清水淘了,再放到院子凉上,直到风干。尽管那时候,我才十一二岁,就很机灵了,一定和母亲先推磨,并非说自己不困,静静的坐在母亲旁边挑豆,乖乖的看着。而姐姐也许是比我大,所谓的董事早,推完磨已经很有怨言,睡觉去了。于是,这一天母亲疲惫的身子,憔悴的深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她总是摸摸我的头,慈爱的笑笑:乖孩子,比你姐姐听话、、、、听到这,我也幸福极了。

之后几天,放学后豆子的事就是我最关心的事了。说实话那时候能吃到蝎豆子也是很奢侈的食物了,朦朦胧胧中我听邻居的几个老人议论:说我母亲虽然丈夫不在家帮忙农活,种出来地比哪家都好。这难道就是我们每年总能吃上蝎豆子原因?的确,那时候我一个同学父母就不怎么勤快,每年家里就没豆子炒,总提前和我预定。关于这件事,长大了我也曾经问过母亲,她总笑笑说:那时候你父亲一个月才几十块钱工资,还得在外面还得打理。和你父亲说好了,外面是他的,家里一切[包括孩子]算我的。

是啊,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妇女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去年,我生活比较糜烂,花钱大手大脚。母亲就给我讲小时候二月二的事情,那年,1989年二月二,年前大旱。庄稼没指望家里过完年揭不开锅了[父亲的工资从来拿不回家的]。为了让我和姐姐吃上蝎豆子,攒了十几个鸡蛋,到现在的莱钢一钢家属区[那时候我们叫山上],打算卖了鸡蛋买点豆子。我那时候可能刚上一年级,*颠颠跟在母亲后面,等工人终于下班了。也终于有人买了我们鸡蛋,但给了十块钱,找不开。母亲和我跟着那个阿姨去拿,我们在她楼下等着。一会,因为钱从楼上扔下来,容易飘,于是阿姨把钱夹在馒头里,从楼上扔了下来,我快乐过去捡了回来,并很高兴的告诉了母亲,有钱了。我不想去评论那个年代个别的一钢人生活作风,但是母亲说的话还是很灵的:太浪费了,馒头、油条到处扔,还有企业不好的时候呢? 我想现在那时个别一钢人就可能明白了。同时,现在个别的莱钢人明白么?

其实,记忆已经很朦胧了,在母亲的讲述中我的确记得,那个年代母亲卖过花生、地瓜、玉米、鸡蛋、、、、、当然,不都是二月二了的时候。有一次,母亲拿上要卖的鸡蛋,顺便到地瓜地里,干完农活,然后顺路把鸡蛋卖了,结果一不小心踩着一条蛇了,母亲说她尽管属大龙,但她最怕蛇了,她怕极了,竟然跳了半天,哆嗦了半天,把我的学费-------仅有的几个鸡蛋,全踩碎了、、、、、

说了半天我馋的已经满脸都是水了,是啊,豆子风干了,要炒了。离我们村不远,大家都说那里的土最干净了,土质最好,于是我和母亲拿着袋子,把土撑一袋子回家,同样晒干了,放到锅里,把土炒干了,把豆子下锅,用铲子不断的翻动,我和姐姐争着往火里,添柴。母亲也总是赶我们一边,她说还要掌握火候。豆子香飘来,我和姐姐早就按耐不住了,尤其是我上去就想抓,母亲边笑边阻止我:馋猫,小心烫手、、、、

二月二,又香又脆的蝎豆子,母亲也总是不舍得吃,她说要给这天不能回家在外面打拼得父亲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