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全家人吃饱饭的问题,仅仅依靠以上的几个“节流”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源”。正所谓“穷则思变”,贫困逼迫他们想出了另一个有效对策——搞家庭饲养。为此,住在城里的知达家里曾经先后养过鸡、鸭、鹅、兔等家禽,怎样找到这些家禽所需要的食物,也就成了知达童年做得最多的功课之一。
那是一个稻谷飘香的傍晚,知达行走在田野上,不时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寻找可能遗留下来的稻穗,或在翻耕过的地里寻找泥鳅,或在水渠边寻找田鸡。如果不是夕阳已经西下,水也有点凉,他很想停下来到水塘里去摸螺蛳。
已经走了快一个小时了,知达的袋子里还是空空的。但是他不能就这样空着手回去,家里养的鸭子还等着他寻找的晚餐。由于家里穷,没有钱买鸭饲料,到城外去寻找鸭饲料就成了知达每天放学后的作业。好在家中只有一只生蛋的鸭,所要的饲料不多。这只鸭子每天都生一个大大的“双黄蛋”,成了家中餐桌上少有的主要荤菜。一想到那香喷喷的炒鸭蛋,知达不由咽了咽口水,又增添了继续寻找鸭饲料的劲头。
知达家中曾经先后养过兔子、鸡、鸭、鹅等,最后选择养鸭是因为鸭子的饲料很杂,什么都吃,寻找起来方便。可以喂菜叶、蚯蚓、小鱼、小虾、螺蛳、河蚌、田鸡、稻谷以及各种昆虫等。夏天的夜晚在马路边的路灯下捉昆虫给鸭子当饲料,到大街上去捡西瓜皮来切碎了喂鹅等,都是知达童年做过的功课。
夕阳差不多要完全消失了,知达决定从另一条乡间小路返回城里,可是眼见得离城越来越近,他的袋子里还依然空空如也,不免有点着急起来。就在这时,知达眼前出现了一大片还没有收割的稻田,那一棵棵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起伏,好像在唧唧喳喳向知达笑着说:
“我已成熟了,快来带我回家吧!”知达的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
“这么多的稻穗,只要随手采摘几下,就够鸭子今天的晚餐了。”他想。
“记住,千万不要偷摘农民田里种的东西啊!”母亲的叮嘱突然冒了出来。
“万一被农民抓住也不得了!” 他有点害怕。
“可鸭子怎么办?”他又有点犹豫不决。
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这片稻穗的海洋,四周孤零零的只剩下知达一个人。前面不远处有一道土坎,他知道,那是水渠,过了水渠就是村子,再过了村子就进城了。
“采?还是不采?”知达面临着最后的选择。
“采吧,这么大一片稻子,又哪里在乎少那么几把呢?”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
“现在这个时候,村民都去烧晚饭了,应该不会被发现吧。”侥幸的想法也在怂恿他。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知达以此最后说服了自己。
在距离那道水渠还剩下十几米远的时候,知达开始采摘起来。他在内心决定只采摘五把。每走两步采摘一把,这样不容易被发现,采摘完了也可以迅速离开采摘现场。他走近稻田边,快速采摘了第一把稻穗放进口袋里。他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连走了四步才硬着头皮又采摘第二把、第三把、第四把,突然,知达伸出去的手僵硬地停在了空中,他感觉到有一双锐利的目光在注视着他!知达慢慢抬起头,看到高高的水渠上站着一位手拿铁锹的冷脸大汉。
“糟了!遇到了我们城里孩子最怕的克星——铁面无私的公社管水员了!”
知达顿时浑身打了一个寒颤,恐惧闪电般传遍全身,平时听到的村民严厉惩罚城里人偷庄稼的故事纷纷走马灯似地涌上了脑海,有的被绑在树上打,有的被吊在树上打,有的被打得在地上打滚,有的还被绑起来在村里游街等等。
(未完待续)
200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