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前线地下指挥部旧址在通州区宋庄镇镇宋庄村,清未民初建筑,为解放前王姓地主家院,由两所并列三合院组成,院落都是南向,正房各五间,厢房各三间,东西天井各两间,东西鹿颈各二间,东西门楼各一间。门楼面宽三米一十五公分,进深一米七十公分,箍头脊与歇山脊相接,技术手法相互融合,长筒瓦,飞檐砖雕。正房面宽十五米零五十分分,进深五米七十公分,硬山合瓦清水脊,有吊顶,步步紧式木制门窗,如意形石制台阶。厢房各面宽十一米,进深四米九十公分,硬山合瓦清水脊。鹿颈面宽六米九十公分,进深四米七十公分,其做法为硬山仰瓦券棚顶,门窗格式与正房相同。现存面积三百六十平方米,保护良好。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入山海关,发起平津战役,一九四九年一月二日平津战役指挥部设在此院,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等在这里一面与傅作义谈判,一面指挥战争。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包括在战役中重建和新建的部队)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内改编25万人)的巨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
北京和平解放以后,这里一直是乡、公社、镇等当地机关驻地,现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入山海关,发起平津战役,一九四九年一月二日平津战役指挥部设在此院,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等在这里一面与傅作义谈判,一面指挥战争。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包括在战役中重建和新建的部队)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内改编25万人)的巨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
北京和平解放以后,这里一直是乡、公社、镇等当地机关驻地,现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两会”繁忙间隙,与朋友驱车来到平津前线地下指挥部旧址探寻历史的印痕,真不失为一种有益身心的“春游”。
平津前线地下指挥部旧址前正在兴建文化广场,这是小山顶上的凉亭一角。
地下指挥部沉重的水泥门经过近60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完好无损。
地下掩体工事内伸手不见五指,这是用闪光灯拍摄的。
地下掩体工事内纵横交错,坐落有秩。
这是地下掩体内的一眼水井,用于保障当年在这里的指挥员的饮用水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