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会的官员究竟‘诚惶诚恐’什么?


我们社会的官员究竟‘诚惶诚恐’什么?

/汪华斌

在本次两会上,时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一上任就跟大家说,我是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一个是经验不足,一个是对岗位的敬畏’。于是我们的报纸和网络大肆宣传,说我们社会的官员开始‘诚惶诚恐’了;因为身为致公党的中央副主席万纲,既当过科学家;又做过企业的高层管理。而且在当大学校长和科技部部长时,引来国内外的一片叫好声;这在大家都认为是游刃有余的他,竟然深怀对岗位的敬畏之心;这就是我们现代官员的优秀代表,所以我们社会的官员是‘诚惶诚恐’地做官。

是啊!我们现在的官员的确‘诚惶诚恐’,但并不是对岗位的敬畏;而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伯乐的敬畏,因为我们对领导的敬畏就是对岗位的尊敬。从普通办事员岗位到领导干部的岗位,我们都是向领导负责;而并不是对职责负责。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在人才过剩的今天;依然有一步登天的知遇之恩,而不是论资排辈的按部就班。因为在人才辈出的今天,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甚至是亿万里挑一都是领导的慧眼;所以我们尊敬、尊重、珍爱、珍惜的决不是岗位,而是知遇之恩的领导;我们不怕玩忽职守和失职渎职,就怕在领导那里产生不好的印象;所以我们社会的官员有几怕:一怕老百姓越级告知,因为这就是在领导那里产生坏印象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社会的官员对老百姓的越级告状打击报复决不手软,核心就是这个原因。二怕自己在领导那里没有好印象,所以政绩工程是我国官员主要追求的工作目标;我们没有官员满足一次知遇之恩的,而希望多次能得到领导的提拔;所以我们的官员现在喜欢弄虚作假,实际还是对领导的敬畏所致。

我们的官员如果是对岗位的敬畏,那么必然对岗位职责惧怕;然而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近千万工程技术人员走上领导岗位;却没有一个因知识与能力而下台的。如果是这样,我们的管理学院和管理专业还有必要吗;所以对于我们社会的官员来说,对岗位的惧怕实际是对领导的惧怕。一是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理解领导的意图,不能为领导排忧解难;二是担心自己不能控制好下属,使自己内部爆光而给领导抹黑;三担心自己不能搞出政绩,不能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因此对领导的敬畏,就是强烈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意识表现。由于官员宝塔式的负责制,使很多人并不了解上层的内幕;因而全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官员们依然还是‘诚惶诚恐’;因为不知道疏忽出在何处,也不知‘牢狱之灾’会来自何方;所以我们社会的官员当然是对领导的‘诚惶诚恐’,而不是对岗位责任制的‘诚惶诚恐’;这是两者根本的区别。

由于我们是对的敬畏,所以我们社会才有高官可以骂下属的现象;你看人家美国,布什也不敢骂下属;而我们社会的一些人千方百计谋取到领导干部岗位后,就能目中无人和目无法纪地对待下属了;如我们单位负责人,一毕业正赶上提拔年轻人;连实习都没有就被提拔成企业领导。当了领导后就狂妄之极,首先就用党委会投票的形式把民主党派人士下岗了;然而强制性地为自己制订了百万年薪的制度。看他那只管做官而不管做事的趾高气扬,很多人还以为这个国有企业是他私人的;看他那只管以权谋私抖威风而不管为老百姓办实事,很多人还以为我们回到了封建社会。然而正是这位中山狼,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他领导的敬畏之心;内部有人上告,他竟然调动公安局的力量来清查;当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不能掩盖的事实后,他竟然能用改革是需要代价为理由来为领导开脱。正因为如此,他的升官发财梦都实现了;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竟然能在对领导的‘诚惶诚恐’和对老百姓的肆无忌惮中快速提拔;很快就能到达我国权利的高层,这就是对领导‘诚惶诚恐’带来的效应。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使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诚惶诚恐’;因为自负盈亏使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然而我们的国有企业,却出现‘傻瓜企业家’的时代;因为我们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损失的是全民的;创造的却是他们个人的。我们社会的官员也是如此,他们不会对岗位职责‘诚惶诚恐’;而只会对他们的领导‘诚惶诚恐’,这就是我们的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