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川游记


什川游记

潘丽

    梨花淡香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的几清明——苏东坡“东栏梨花”。

喜欢这首诗很久了,但那个意境总想亲自去体会。听朋友说什川梨花很美!四月下旬的那个周末,带着对落英缤纷的向往出发了。

这是个被黄土山包围,被黄河水环绕的小盆地。走下出租车,路两旁的梨树以各种舞姿扑眼而来。可以看出每一株都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根部很粗厚攀节;枝条相互穿插、相互蔓延、相互争奇;嫩叶与花蕊互相招摇、互相斗艳。可惜的是我有点错过了最繁盛的花期,梨花已经有点舞后残妆的迹象,颜色已从淡白变成了黄白。让我在风中追寻飞雪花满林的那个愿望落空了,不过强劲奇峥的根枝弥补了我的遗憾。

深深的吸一口清晨的空气,淡淡的久违的青草、花的香味充溢满腔,沿着路慢慢环绕梨园。偶有的苹果伸出枝头,送出花蕊,红色外衣中显出白色的裹胸,妖妖娆娆、羞羞涩涩被绿色的嫩叶轻轻的托起,欲语还羞。放眼树林深处,一个个彩色塑料桌椅,破坏了树林的宁静致远,显的有点闹。

我信步跟随一个肩头扛铁锨的老农,沿着一个窄窄的田埂,穿过一株株稳健的百年老梨树,眼前是一片粉红色的海洋。一片桃林被修剪的低矮,粉红色的朵儿、蕾儿紧紧地依偎在深褐色的枝条上,在远处黛色山、黄色水的映衬下热热闹闹地摆首弄姿、展现春意。失神间,那个老农已不知去向。我冲入桃林,追枝赶蕊、嗅香感情,忍不住随风而舞。再清风中花叶轻颤为我伴舞。几只小蜜蜂、小蝴蝶,嗡嗡飞来又嗡嗡飞去,我追逐着它们、挑逗着它们,玩了很久。

沿着原路返回到大路,顺着梨园中间的大道继续前进。走到河堤边,河堤上有游客在放风筝。路的另一边是果树林——有淡黄的梨花满树;有红中吐白的苹果花;有粉红的桃花;还有紫色的丁香穿插其间,五彩缤纷。林中有很多人拿着塑料袋在挖着什么。我走过去问:“你们在挖什么呢?”答:“挖野菜阿,你不挖点吗?”我也蹲下来看,野草和野菜我竟分不清楚。

这就是生活在钢筋水泥城中的悲哀,我曾在乡村度过了童年,况且如此;那一直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又是什么样呢?那是可以想象的到得。

继续沿着大路前行,一阵广播声和沸腾的人声吸引了我的脚步。是一个很大的仿古式建筑。门口,人工建造的小桥、流水、水车……是孩子们的玩水乐园。

买张票进入此建筑,是一个雕刻的展厅。

走入根雕馆,瞬时被满目的展品镇住了。人物的细腻;动物的惟妙惟肖;山水的气势磅礴;植物的经纬分明令人目不暇接。

最令我留恋的雕像有三个。一座是提名为;“海的女儿。”上半体为女身,下体则为鱼尾,坐在礁石上,鱼尾微微泛起,波动的卷发被丝巾裹着,头部微微下倾,像是在以大海为镜梳妆,又像是再沉思、渴盼少女情怀。

第二座提名为:“账房先生。”钻着戴瓜皮帽的脑袋, 鼻子上架着一幅快掉下的眼镜,还有微微翘着的山羊胡子,腋下夹着一个算盘,身体细瘦,在侧身疾走之中。整体透着精明、阴沉、奸诈、匆忙的感觉。

第三座是一个提名为:“母亲”的雕塑。整个塑像围在树根的内部,像被圣洁的光环笼罩——整体给人很柔美的感觉,微卷的长发披散着,眼睛温柔的注视着怀中的小婴儿,是那么的慈爱;那么的幸福。散挂的衣裙被莲步轻抬的玉腿撩起,瞬时有了动感。其他还有八仙图、雄鹰、无数的弥勒佛……令人留恋不已。

走出根雕馆,进入黄河奇石的展厅,这里的石头琳琅满目,石上景色各异,细细打量,令人遐思无数。

走入石雕区,正对着门的是一块温润如玉的大石,被雕成佛国天堂的情景,菩萨隐隐讲解经文,罗汉形态各异。凡俗间小桥流水、人来人往。紧跟其后的一块大石把清代的“清明上河图”给完整的搬了上去。令人赞叹、令人惊异大师之伟大。其余无数山水、佛像就不用再一一述说了。

走出展览馆,继续欣赏满坑满谷的梨花,天已过午不得不踏上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