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恋爱时代到来,可以说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最大的一次社会变革,这意味着中国几千年来对人的感情枷锁第一次彻底打开,男女之间在没有领到结婚证前可以公开独自相处、牵手、拥抱、相吻,甚至同居。自由恋爱这一潜在的政策实施后,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赞扬,特别是没有进入婚姻殿堂人们,疯狂地进入恋爱角色。于是,自由恋爱在幼儿园就神话般地萌发,在小学奇迹般的出现,在中学洪水般地倾泻,在大学病毒般得蔓延,从小学恋到夕阳恋,不管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人们都在纷纷响应这一伟大政策。
应该说,80年代产物是自由恋爱政策最好的响应者和接受者,早熟也成为80年代产物最流行的名词,自上中学,他们就模仿着谈感情。其实,起初的他们也许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不知不觉,从第一次握手到第一次相吻,可能找到了爱情的最初感觉。在幼小的心灵中,开始出现了牵挂和思念,当尝到这些人间感情最基本的味道时,他们才知道,爱就是痛并快乐着。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假,等待着约会,在课堂上偷偷窥视彼此的神情。当别人谈论他们的关系时,总是在甜蜜的狡辩。渴望看见但又羞于相处,偷偷写下一叠叠的情书,改了再改,总是没有勇气发出去。偷偷关注彼此的眼神,时时期盼彼此的身影,长假总是漫长,周末总是短暂,纯真爱情的种子不知不觉发芽。
纯真的总是最难忘的,人们把它叫初恋,在爱情的铁轨上他们模仿着行走,用最纯真的心灵默默祈祷纯真的爱情,渴望海枯石烂、天长地久爱情在他们中间悄悄生长。校园的爱情是最美丽的,也是最珍贵的。也许他们在纯真爱情冲击下让彼此变成男人和女人,他们愿意,他们幸福,他们从不相信大人的话。带着畅想,带着希望,他们彼此珍重,彼此走过最纯真的岁月。
也许,人们更应该赞美他们的爱,但人们没有,只是意味的反对着。他们只有把最美的爱情写在自己的日记了,悄悄的品味。爱情就是两个人的事情,只有保持纯净才能幸福,但是,走出校园,这份最美的爱情被社会的杂质颠覆,防不胜防的杂质总是冲击着纯真的爱情。不管经历了多少年或者多少月,爱情总是会变的非常浑浊,无法赶走心头的阴霾。
当失恋的音符包围城市的大街小巷时,他们的爱也在苦苦挣扎,女孩看着别的男人总比自己爱的人有钱,男孩发现漂亮的女人越来越多。他们还是无法阻挡毕业意味着失恋的洪流,分手寻找自己最合适的一半。当丢失最真的感情而寻找一份合适时,却感到谁都合适又谁都不合适。随之而来的是21世纪大相亲,这原本是长辈所处年代的潮流,但在人们倡导自由恋爱后,发现刚刚执行的这一伟大政策,在初级阶段依然道路曲折,前途暗淡,很难行通。长辈们也在说:我们结婚提倡乡亲,砖大门不对土大门,家里有沙发的不找只有两个面柜的,社会在提倡自由恋爱,但我们不懂什么是恋爱,也无法教你们谈恋爱,所以还是凭经验相亲。21世纪的相亲,不看家里的大门和沙发,看你是公务员还是聘用的,看你是高工资还是低工资,看你城市的还是农村的。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相亲为何再度成为人们婚姻的前提?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另一部分人富起来的大旗下,人们逐渐走向富裕,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条件时,进入90年代,人们对人的感情问题提出改革,结婚不再需要父母大力操办,要提倡自由恋爱,于是,街头上、校园里到处都出现自由恋爱的大潮,城市的酒吧、茶艺等为爱情创造温馨港湾的场所蜂拥而来。同样,以爱情为主题的电视剧和音乐也蔓延于社会的角角落落,同居年代伴随着自由恋爱政策凶猛发展起来。但是,自由恋爱政策不是长辈们定的,而且他们中起初也对自由恋爱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但到结婚边缘时,多数持反对态度,所以这一政策总是执行的很艰难,到结婚时间后,自由恋爱变成不自由结婚。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下开始走向摆脱贫穷的阳光大道,经过10年多的奋斗,部分人脱离了贫穷,开始追求富裕生活。当人们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条件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感情作为精神生活的主题当然首先面临改革,于是提倡自由恋爱成为一项伟大的改革措施被年轻人倡导,几千年的封闭早已让人们窒息,这个大门的打开,人们就象从荒漠刚进入绿地一样,变的疯狂、热烈。但是,进入21世纪的今天,这一政策面临着重重危机。
也许,爱情在社会中发展的规律是这样的,人们都贫穷的时候,爱情基本上是纯真的,因为此时没有贫富差距。但是人们稍微富裕后,爱情就出现大肆的污染,好不容易摆脱贫穷,怎么找一个拉自己后腿的。当大家都富裕时,也就是没有贫富差距时,纯真的爱情也会自然再次出现。为此,在目前贫富差距还很大的社会中,自由恋爱这项改革依然在中国行不通,面临着很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