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着的中央电视台第13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合唱组比赛的赛场上,军人和警察特别多。不了解青歌赛的人,现在还没有在看青歌赛的人,听了我这种说法,可能会觉得一惊,心说:这要么是耸人听闻的话,要么就是出了什么大事了,否则得话,一个娱乐赛场上来那么多军警干什么呢?显然,大家首先想到,就是军警的职责:军人的主要任务是保家卫国,防止外敌的入侵;而警察的主要任务,则是在和平年代里维护国家内部的安宁与稳定。这两种职业的人,总体来说,不会给人以擅长文娱的感觉。可是,在昨天晚上刚刚结束的青歌赛合唱组的决赛中,却出现了一个现象:总共出场的12支入围决赛的参赛队中,居然有一半,也就是有6支队伍,有着军警的背景;或者组队人员全部是军人、警察,或者是军人与大学生的组合。
按照青歌赛合唱组决赛的名次排列,我们来看一下这6支有军警背景的队伍都是哪些:
1、获得第一名,也就是金奖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合唱团;
2、获得第三名,也就是银奖的,中国武警总部文工团男声合唱团;
3、获得第四名,也就是铜奖的,总政直属代表团合唱团;
4、获得第七-第十二名优秀奖的,公安部政治部代表团合唱团、由海政文工团和华北电力大学联合组团的华北电力大学蓝色动力合唱团,以及由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和天津大学联合组团的天大合唱团。
这个获奖名单,很能说明军警的参赛团队和参赛实力,他们不仅分获了合唱组比赛中最重要的金、银、铜奖,而且,在12支决赛队伍中还占据了半壁江山,可谓是合唱组比赛场上最有实力的队伍。除了华中师范大学天空合唱团,也取得了并列的一枚银奖牌之外,前三等奖中,再没有任何一支民间的或是地方的代表团了。
合唱比赛是这样,独唱比赛虽然还没有开始,但是,我们却可以联想到我们国家歌坛的一种现象。我们最熟悉的一批经常在国家最重大的文艺晚会的场合放声高歌的主流歌星中,有一大批最具影响和最有实力的人士,就来自于总政、海政、空政和各大军区文工团等部队文艺团体。我曾经为此非常不解地写下了一篇文章:《中国的一线歌星为何多为军人?》。
喜欢看体育比赛的观众都知道,我们国家在各项体育活动中,都活跃着一支军人队伍,有时候叫解放军队,有时候叫八一队。我觉得我们国家体育赛场上的军人身影要正常得多,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在某一项体育赛事上,最活跃和最出色的运动员基本上都是军人;我们看到的,是军人和其它地方队的运动员的并驾齐驱。我认为,作为非本职的文娱项目,军人的参与当然也体现着全国各行业的共同参与了,但是,如果在文娱活动中,特别是在歌唱项目上,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我们国家最出色的歌手或者歌唱组,军人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是一枝独秀,这就不正常了,因为,军人的特长,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歌唱。
至于武警和公安干警参赛队,在主持人和参赛选手的交谈中,我们听到了:武警合唱团的许多成员都不是专业合唱队员,平时各有各的工作;公安干警基本上都是北京各警种的干警,比如交警、户籍警,其中还有一位是刑警。我们都知道,警察的工作非常繁忙,而要达到与艺术专业人士同场竞技的标准,参赛队员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合唱排练,这我就要想了:让武警和公安干警们专门抽出一块时间来进行歌唱排练,参加我们国家这项专业艺术水准极高的比赛,有必要吗?武警或是公安干警们就是唱得再好,在歌唱上的评价再高,又有什么意义呢?有那时间和工夫,练唱不如习武,习武既在工作中可能用得上,减少对抗中的牺牲,又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歌唱比赛这样的事情,还是多让民间团体和地方团体去参加吧!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歌唱得再好的相声演员和相声说得再好的歌唱演员,就歌唱家和相声家本身的评价来说,都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把本行搞得更精,比在业余爱好上投入太多的精力,社会评价更高;尤其是从行业的管理和导向来说,更该如此。从个人自身的兴趣爱好来说,倒不一定提这样的要求了。
青歌赛场上军警太多,还导致了一种观赏上的审美单调。参赛的军警们,全都穿着整齐的制服,军服或是警服,几十个人站成几排,形成一个阵势,威武是威武了,雄壮是雄壮了,可是,艺术的多样美却同时被单调化了。如果在这12支决赛队伍中,有几支军警的队伍,那也是一种特有的风采;但是,一半的军警上场,就难免给人一个感觉:军警色有余,而多姿多彩不足了,或者说,庄重有余,而活泼不足了。而单调正是艺术的大忌。
我们国家的官办文艺团体中,军旅文艺团体占了很大的比例,刚才说了有国家级的三大团,也有各大军区的文艺团体。大家都能想到,官办文艺团体的开销是一笔很大的数字,而部队是典型的吃皇粮单位,这样的话,我们国家每年放在部队里的开支,就有一块要用在这些军中文艺团体上了。当然,不是说部队不能有文艺团体,作为艺坛的一种特色,当然应该有军旅艺术家和军旅艺术团体了,问题是太多了,多到喧宾夺主了,多到鹤立鸡群了,这对国家来说,对军队来说,都将是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我们国家的艺术发展本身来说,也会由于军队艺术的过于强大,影响了群众艺术的发展,而使整个艺术的表现力失衡。更恰当地做法,应该是在保留部队艺术团体中的精华的同时,对部队艺术团体和艺术从业人员进行精减;让更多的艺术团体和艺术专业人士走向市场,以减轻国家和军队的财政负担。
与军警的参赛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看不懂的现象。一说起音乐比赛,大家就会马上想到我们国家实力最雄厚的音乐单位,比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歌舞团,以及地方上的名牌艺术院校和文艺团体,比如,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歌舞团等等,可这些专业的文艺院校和文艺团体,我居然在青歌赛的合唱比赛中,一个都没有看到。非军警的国家级或是地方上的高等院校和文艺团体为什么对这种专业性很强、艺术水准很高、自己也很有实力比试的比赛,却不感兴趣呢?是没有实力吗?难道艺术专业的学生和专职人员就不想在这全国性的歌唱大赛中展露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风采,引起更多地关注,为自己的演艺事业招来难得的瞩目吗?这就怪了。就像我们看一场国家级的体育比赛,专业运动员不是很起劲,业余运动员倒特别起劲一样,本末倒置了!这说明了这场比赛的吸引力不够呢,还是专业运动员的实力不够呢?或是这些一流的艺术团体和艺术院校,有什么情绪和难言之隐呢?
我现在看到的还只是合唱组的比赛,到了独唱阶段,还是不是军警们的一枝独秀和一花独放呢?想了解的人,你可以自己看一下。当然,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个问题的。
按照青歌赛合唱组决赛的名次排列,我们来看一下这6支有军警背景的队伍都是哪些:
1、获得第一名,也就是金奖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合唱团;
2、获得第三名,也就是银奖的,中国武警总部文工团男声合唱团;
3、获得第四名,也就是铜奖的,总政直属代表团合唱团;
4、获得第七-第十二名优秀奖的,公安部政治部代表团合唱团、由海政文工团和华北电力大学联合组团的华北电力大学蓝色动力合唱团,以及由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和天津大学联合组团的天大合唱团。
这个获奖名单,很能说明军警的参赛团队和参赛实力,他们不仅分获了合唱组比赛中最重要的金、银、铜奖,而且,在12支决赛队伍中还占据了半壁江山,可谓是合唱组比赛场上最有实力的队伍。除了华中师范大学天空合唱团,也取得了并列的一枚银奖牌之外,前三等奖中,再没有任何一支民间的或是地方的代表团了。
合唱比赛是这样,独唱比赛虽然还没有开始,但是,我们却可以联想到我们国家歌坛的一种现象。我们最熟悉的一批经常在国家最重大的文艺晚会的场合放声高歌的主流歌星中,有一大批最具影响和最有实力的人士,就来自于总政、海政、空政和各大军区文工团等部队文艺团体。我曾经为此非常不解地写下了一篇文章:《中国的一线歌星为何多为军人?》。
喜欢看体育比赛的观众都知道,我们国家在各项体育活动中,都活跃着一支军人队伍,有时候叫解放军队,有时候叫八一队。我觉得我们国家体育赛场上的军人身影要正常得多,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在某一项体育赛事上,最活跃和最出色的运动员基本上都是军人;我们看到的,是军人和其它地方队的运动员的并驾齐驱。我认为,作为非本职的文娱项目,军人的参与当然也体现着全国各行业的共同参与了,但是,如果在文娱活动中,特别是在歌唱项目上,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我们国家最出色的歌手或者歌唱组,军人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是一枝独秀,这就不正常了,因为,军人的特长,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歌唱。
至于武警和公安干警参赛队,在主持人和参赛选手的交谈中,我们听到了:武警合唱团的许多成员都不是专业合唱队员,平时各有各的工作;公安干警基本上都是北京各警种的干警,比如交警、户籍警,其中还有一位是刑警。我们都知道,警察的工作非常繁忙,而要达到与艺术专业人士同场竞技的标准,参赛队员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合唱排练,这我就要想了:让武警和公安干警们专门抽出一块时间来进行歌唱排练,参加我们国家这项专业艺术水准极高的比赛,有必要吗?武警或是公安干警们就是唱得再好,在歌唱上的评价再高,又有什么意义呢?有那时间和工夫,练唱不如习武,习武既在工作中可能用得上,减少对抗中的牺牲,又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歌唱比赛这样的事情,还是多让民间团体和地方团体去参加吧!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歌唱得再好的相声演员和相声说得再好的歌唱演员,就歌唱家和相声家本身的评价来说,都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把本行搞得更精,比在业余爱好上投入太多的精力,社会评价更高;尤其是从行业的管理和导向来说,更该如此。从个人自身的兴趣爱好来说,倒不一定提这样的要求了。
青歌赛场上军警太多,还导致了一种观赏上的审美单调。参赛的军警们,全都穿着整齐的制服,军服或是警服,几十个人站成几排,形成一个阵势,威武是威武了,雄壮是雄壮了,可是,艺术的多样美却同时被单调化了。如果在这12支决赛队伍中,有几支军警的队伍,那也是一种特有的风采;但是,一半的军警上场,就难免给人一个感觉:军警色有余,而多姿多彩不足了,或者说,庄重有余,而活泼不足了。而单调正是艺术的大忌。
我们国家的官办文艺团体中,军旅文艺团体占了很大的比例,刚才说了有国家级的三大团,也有各大军区的文艺团体。大家都能想到,官办文艺团体的开销是一笔很大的数字,而部队是典型的吃皇粮单位,这样的话,我们国家每年放在部队里的开支,就有一块要用在这些军中文艺团体上了。当然,不是说部队不能有文艺团体,作为艺坛的一种特色,当然应该有军旅艺术家和军旅艺术团体了,问题是太多了,多到喧宾夺主了,多到鹤立鸡群了,这对国家来说,对军队来说,都将是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我们国家的艺术发展本身来说,也会由于军队艺术的过于强大,影响了群众艺术的发展,而使整个艺术的表现力失衡。更恰当地做法,应该是在保留部队艺术团体中的精华的同时,对部队艺术团体和艺术从业人员进行精减;让更多的艺术团体和艺术专业人士走向市场,以减轻国家和军队的财政负担。
与军警的参赛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看不懂的现象。一说起音乐比赛,大家就会马上想到我们国家实力最雄厚的音乐单位,比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歌舞团,以及地方上的名牌艺术院校和文艺团体,比如,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歌舞团等等,可这些专业的文艺院校和文艺团体,我居然在青歌赛的合唱比赛中,一个都没有看到。非军警的国家级或是地方上的高等院校和文艺团体为什么对这种专业性很强、艺术水准很高、自己也很有实力比试的比赛,却不感兴趣呢?是没有实力吗?难道艺术专业的学生和专职人员就不想在这全国性的歌唱大赛中展露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风采,引起更多地关注,为自己的演艺事业招来难得的瞩目吗?这就怪了。就像我们看一场国家级的体育比赛,专业运动员不是很起劲,业余运动员倒特别起劲一样,本末倒置了!这说明了这场比赛的吸引力不够呢,还是专业运动员的实力不够呢?或是这些一流的艺术团体和艺术院校,有什么情绪和难言之隐呢?
我现在看到的还只是合唱组的比赛,到了独唱阶段,还是不是军警们的一枝独秀和一花独放呢?想了解的人,你可以自己看一下。当然,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