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好友leo总结的学习与读书的观点:
· 平时看书或是看资料时注意筛选,资讯太多,很多东西都没有看的必要;
· 注意学习方法,实践方法。例如:项目管理就是个很有用的工具和方法。
· 勤于思考十分重要,举一反三已经落后了,应该学到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后,创造出新方法;
---------------------------------------------------------
我呢,其实读的书很少......很少。因为我读书的速度很慢很慢。
更因为我背书总背不过。14岁的时候,一踏糊涂。被认为这个孩子没有希望。
幸运的,一个长辈不忍我的自尊被中国式教育摧毁,便送了我一本小开本的《卡纳基妙语录》(钢铁大王卡耐基,可不是那个全球忽悠的混混)
如果你们没有见过人生的明灯,说明你们没有十分糟糕过。
那本小开本语录,成了我走出糟糕人生的明灯。
随后,我变的更加不爱读书......
凡是前言中违背卡耐基精神的,凡是没有跳出或超越卡耐基精神的。我都不再感兴趣。
因为卡耐基精神是我唯一要抓紧的救命稻草。
在后来漫长的必须学习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卡耐基精神、菲利浦.科特勒的《市场营销学》、老子的《德道经》(我没说错哦,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就是《德道经》,西汉的版本应该比民国的版本更可靠吧)、彼得.杜拉克的《社会生态学》、还有我的《价值及价值对称管理》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还有谁的大作没提到,实在是我真的才疏学浅!读书太少!见谅吧)
东方的圣人、西方的管理大师还有me都是人,人类社会构成的第一天和第二天没有区别,也和今天没有区别。但社会却总是让人们迷失在它的玩笑中,它给了人类睿智,也给了人类懒惰。
大前研一哀叹日本人教育模式僵化,让人只会背不合时宜的圣贤典故,这也应该说给国人听,这里的人们热衷于死记和复制昨日的经验,却不愿意按照变化的事实来指引实践。懒惰并不足以说明原因,我说这是:教条式投机主义。
人们热衷于浪费时间在犄角旮旯里感慨,却不愿意花费一点点时间去体察社会。
看更多的书,念更多的经,难道不是期望黄金屋、颜如玉?不是投机,难道是为继续搜索犄角旮旯的更多感慨好一起共鸣一番?
卡耐基告诉我,我最需要学会的就是: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并通过回报社会来获得个体的永久幸福...
大道理啊!大道理!谁愿意去照做呢?
幸运的,我一直是坚信着这个没有方法的大道理...就像阿甘的go!go!go!
幸运的,我在不断的实践着这个没有方法的大道理...碰到灰头土脸也坚持着...
更加幸运的,我找到了实现这个大道理的精准路径和方法...
感叹世界的奇妙!感谢万能的宇宙!感恩卡耐基为我启蒙人类社会的价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