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羽绒服现象随笔


2007羽绒服现象随笔

  以下仅仅是智愚个人观点与看法,不代表某个企业或品牌的观点。

受去年暖冬气候影响,作为冬季功能性产品,今年的羽绒服市场显得很是疲软。往年同期这个时候,羽绒服终端的销售已经是如火如荼,各项终端位置的抢夺战、终端促销战早就“烟硝弥漫”;各小品牌厂家也争相到市场寻找畅销款式,仿款、模款,一夜之间畅销款式就遍布整个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也早就“乌烟瘴气”,但是,今年的羽绒服市场却出现了让大家难以接受、不习惯的沉寂,反而觉得有点不正常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户外广告不多了,户外广告是服装品牌企业或服装区域代理商用来招募客户的常规武器。去年的同期,我到重庆,在重庆的朝天门服装市场,各种大小羽绒服品牌的户外广告可谓铺天盖地,我们重庆代理商钱总就戏言:前几年的保暖内衣现象在羽绒服重现了。因为前几年保暖内衣“大战”的时候,也像去年的羽绒服一样,到处呈现出内衣品牌的广告,而钱总说她当年也参与了那场“战役”。继去年的暖冬之后,我今年自9月底至今,走访了江西、湖南、湖北、云贵的大部分服装集散地以及终端零售市场,羽绒服品牌的户外广告不多了,依稀可见的只有那么几个羽绒服行业的强势品牌;

  2、专店专卖的不多了,由于2005年的的羽绒服市场销售很好,因此到2006年的时候,诞生了很多的羽绒服品牌,原来不做羽绒服的其他品类品牌也开始做羽绒服了、原来做羽绒服的企业推出了子品牌(所谓的品牌群)、国外的一些品牌也杀入了羽绒服行业,也抢占这块蛋糕,整个市场到处都呈现出了羽绒服,好像羽绒服是本世纪的一个财富波。在这个时候,原来在羽绒服这个行业有一定地位的品牌企业,为了提升自己品牌的形象,突出品牌的魅力,都制定出了自己品牌的VI,要求上到品牌企业自己开旗舰店,代理商开形象店、终端经销商要开统一形象的标准专卖店,要求专店专卖了,去年的这个时候,在终端都能频频见到羽绒服的形象专卖店。可是,今年这种状况却少了,大店铺改成小店铺了、本来做一个品牌羽绒服专卖的如今开始做“八国联军”买卖了、本来店铺门头是做某羽绒服品牌形象的也开始“挂羊头卖狗肉”了,经销商也不再听话了,专店专卖的店铺也所剩无几了。目前终端表现好点的只有几个了,如:已经成为世界名牌的羽绒服行业老大波司登还是在遥遥领先;以时尚羽绒服自居并以“我有锁绒”为卖点的艾莱依在南方市场还占据着一定的地位,终端表现依然如故,并有上升的趋势;波司登企业“五朵金花”之一的冰洁品牌,由于市场独立经营,并有韩国当红明星张娜拉代言,寻求市场以及产品风格的差异化经营,终端形象强劲,其他的品牌确实不多了;

3、经销商屯货不再疯狂了,由于羽绒服是保暖性、功能性产品,季节明显、季节性强,羽绒服也就像“快速消费品”一样了,反应比较快,因此,为了确保在正季销售来临或突然天气降温的时候有货卖,往年的这个时候,经销商都开始大量屯货了,有的经销商怕拿不到货,每天早早到分公司或代理商处,排队拿货的现象,甚至有的经销商为了拿到更多好销的货品,给销售经理或者仓库主管送礼的也比比皆是,去年,很多代理商也在公司一呆就是一个月常驻了,暖冬过后的今年,似乎一夜之间,大家理性了,消费者不到很冷,非穿羽绒服不可的时候不买羽绒服了;经销商不到冷的时候不上货了;终端上报的销售数据让代理商不知道如何下单了;很多小品牌羽绒服厂家由于去年压货太多,今年到现在为止也不敢生产新货品了,一些羽绒服品牌厂家也迷茫了。(智愚随笔)

请续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状况下,对羽绒服走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