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经济运行呈现四大亮点


普安经济运行呈现四大亮点

黔西南日报讯 去年以来,普安县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007年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财政总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8.25%,其中县级财政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38.83%;农民人均纯收入1986元,增长10.46%。截至今年2月底,已完成财政总收入7263万元,同比增长75.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89万元,同比增长92.58%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逐步优化。以煤炭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稳定发展,全县煤矿由原来的46对整合为26对,引进了年产原煤240万吨的糯东煤矿落户普安,贵州宜化等实力型集团进驻普安发展煤业,全县煤炭产业正由小型向中型、大型迈进,目前年设计规模已达570万吨。2007年生产原煤280万吨,2008年力争实现生产原煤300万吨;煤电化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已获得省发改委批复,青山煤电一体化办事处工程已基本完成;小水电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建成水电站25座,总装机容量4.4万千瓦,2007年小水电发电量达1.83亿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去年种植烤烟4.32万亩,产值达5400多万元,实现税收1000余万元;依托宁波市镇海区海安公司引进长毛兔产业目前已发展到2100多只,建成示范点30个,成效初显。全面完成了新店乡1.18万亩草场的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实现了草畜配套、品改配套、基础配套、技术配套,今年已在北部乡镇启动实施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新建龙罐片区草场20000亩;茶叶产业发展主要是改老园、扩新园,从老产茶区向罗汉、三板桥等新区拓展,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2.16万亩,覆盖6个乡镇,茶叶总产量达751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不断兴起,对繁荣市场、活跃流通、解决就业、拉动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顺利完成了三板桥化肥厂、粮食系统等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2007年顺利完成了村级整合工作,撤销乡镇总支(办事处)42个,将原有170个村(社区)整合为75个村14个社区;财政金融改革取得新的成果,县属部门财务管理全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管理机制运行正常;人事、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成功引进外商投资项目36600万元。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的突破。镇胜高速公路即将全面建成通车,普水油路普安段的建成,普楼(普安至楼下)二级公路的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实现高速出县、二级通州的目标;东北环线(江西坡高棉白沙罐子窑)通乡油路改造工程顺利启动,今年将实现乡乡通油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以水利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整治了一批病险水库,新建了一批水利工程,总投资200万元的罗汉乡吊洞引水续建工程顺利推进;完成青山镇营山村总投资100万元的三小工程建设任务;实施雪浦乡蒿子地、高箐和罗汉乡戈汆等3座山塘整治工程,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改善。项目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县项目通过连续10年努力,经国家评估终于落户普安;去年争取资金500万元在新店乡实施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今年将争取资金1600万元做大做强该项目;青山镇营山村实施的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顺利建成,成为全国典型。建成9920户以上自然村寨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成沼气池5026口,群众生产生活燃料逐步清洁化。四是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近年,在县城先后建成了南山路、云盘商贸区、文笔大道等工程,改善了县城的面貌;去年投入500多万元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对县城区进行绿化树种植、路灯改造等,城区环境卫生正向净化、细化、绿化、美化、亮化方向迈进。抓好以县城为核心,以青山现代工业经济循环园区为重点,以中心集镇为依托,以南楼(楼下镇)、北龙(龙吟镇)、东江(江西坡镇)、西三(三板桥镇)为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不断提高了城镇化水平。(黄太富)

链接http://www.qxnrb.com/epaper/qxnrb/html/2008-03/24/content_12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