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报纸成为[生日礼物]


光阴如箭,您是否渴望了解自己出生当日的历史?
  擎友生辰,您是否总为找不到独特的礼物而苦恼?
  商海茫茫,您是否需要一根织补人际网络的金针?
  岁月流逝,您是否想为辛劳的父母寻觅一份记载着往昔的凭证?
  恭喜您,现在您有了一个珍贵、独特而极富文化品味的礼物选择—“生日报”!
  申奥功臣何振梁先生,就曾经收到过一份这样的礼物—他1929年出生那一天的英国“TIMES”《泰唔士》原版老报纸。
  “生日报”已经被作为国际交往礼物而令人称道。
  北京图书馆有一项业务,为读者将出生日的报纸拍摄成照片,镶嵌在镜框中,制成生日纪念品;
  而这里,每一份报纸都是原版的!
  甚么生日礼物最让人难忘?当打开精美的包装盒,发现里面的报纸与自己同一天诞生,看到在自己出生当天的变幻世事,这份意外会否让你异常惊喜与感动?
  手捧着这份尘封已久、与您同日诞生的老报纸,不知您是否思绪万千?细细品味记载着的历史,不知您是否会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让这份珍贵的礼物来见证那个只属于您的日子、那个值得珍藏的日子……

当老报纸成为[生日礼物]
  据说伟大的推销员能将冰箱卖给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那么,能让人以不菲的价格购买一张旧报纸,显然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据报导,深圳福田区最近开张了一家这样的小店,囤积几十年的旧报纸,当作生日礼物出售,顾客可以从中随意选择一张自己出生当日的报纸,至于价格,则因年代不同而从数十元到数千元不等。
  联想起某位美国人灵机一动,将深山幽谷里的泉水声及鸟鸣声录下再拿到城里卖钱的故事,这样一则消息对我们来说是不无启示的。首先,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市场机会永远无所不在,就看我们如何去发现。可能不少人都有着类似慨叹:生意难做,自己能想到的别人早已捷足先登了,竞争又是这么激烈,想搞些小本投资,还真不知从哪里入手。其实,只要有经济活动,就会有市场空间,有别人不曾触及的空白点,关键是要学会从纷繁复杂的表像中寻找商机的蛛丝马迹。
  其次,几种看似平常的事物一旦经过嫁接,就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类似于化学反应而非常态的物理反应。比如,生日人人都有,除了专业性收藏外,旧报纸的归宿也大都是废品收购站。但使这两种元素合二为一,它们就分别获得了超越以往的新的意义:一直视为易碎品的报纸新闻由此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复活乃至永生;这样一份特殊礼物,也使生日本身拥有了更多的文化与象征意味。这一点其实还大有可言说之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社会礼俗风尚往往倒映着时代的真实面容,那么,我们能不能与日俱进地提升它的品位,为它注入一些别样的内涵呢?
  最后,它再一次验证了创意或者说点子的价值。也就是,在每一种市场力量都得到充分释放的态势下,拒绝重复,独辟蹊径,来点另类思维,已成了成功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这一论断当然还可以引申到我们生活中更多的领域。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些商家为吸引眼球也常有惊人的出位之举,结果往往是出位导致出丑。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而一个好的创意与一次失败的噱头所带来的后果,相差的距离却不止一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