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幸福话题的调查、报道非常之多,“今天你幸福吗?”成为了热门的话题。对于幸福,什么叫幸福?如何去感受?有何标准去衡量?其实,如果问什么是幸福?100个人会有100种答案。因为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情,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最近尼尔森公司的调查表明,60%-70%的人认为他们还比较幸福,5%的人觉得他们非常不幸福。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使人幸福的一些因素。研究表明,幸福是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明显处于理想环境的人也未必幸福,因为理想环境也许与一个人的实际的情感没太大关系。笔者认为幸福是人的一种心里活动,是人对外部事物的一种感受,是人对自身欲望满足程度的一种心理反映。幸福可以通过人的一些外在行为表现出来,它对人的行为及人对社会、周边环境的态度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是一种发自于我们内心的愉悦的感受,它或许是由于外界环境的触动,也可能是一种纯粹的自我内心的感悟,幸福需要去珍惜、品味和体会。
一、对幸福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理论认为,人的主观幸福(Happiness,用H来表示)等于他拥有的各种资源(Resources,用R来表示)除以他的需求、期望或欲望(Wants,用W来表示) 。即:
H = R/W
如果从静态来看,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一个人拥有的资源通常是一定的,即可以把R看成是一个常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欲望或需求越大,这个人就感觉越不幸福;反之,一个人的欲望或需求越小,这个人就感觉越幸福。同样,一个人在欲望或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他所获得的资源越多,他就感觉到越幸福。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一方面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尽量获得相对多的资源,另一方面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需求,拥有一个好的心态,“知足者常乐”。
从动态来看,一个人拥有的资源应该包括他具有的劳动能力(L)、自然资源(N)、资本资源(C)及人脉资源(M)。即:
R = L+N+C+M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可以分为生理需求(a)、安全需求(b)、社交需求(c)、尊重需求(d)和自我实现需求(e)五类。即:
W = a+b+c+d+e
那么,其幸福公式应该为:
H =( L+N+C+M) /( a+b+c+d+e)
人们要获取幸福,可以通过单方向增大分子或缩小分母,可以是双方向进行,但分子增大的幅度要大于分母,或者是分子缩小的幅度要小于分母,因而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获得幸福,如通过锻炼、保养等途径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注重心理健康,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学习、接受培训等方式培养自己某方面的特长,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积累某方面的工作经验,培育和增强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通过努力尽量掌控一些资源,如积累人脉资源、控制一些关键性资源等;摆正消费与再生产的关系,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积累必要的资本和资产用于扩大再生产,实现更大的目标;具有良好的心态,先追求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满足,在基本需求满足的前提下逐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毕竟满足高层次需求的途径要比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的途径要多一些。
二、对幸福的社会学分析
森村诚一认为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阿·巴巴耶娃认为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徐特立认为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穆尼尔·纳素夫认为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屠格涅夫认为要想成为幸福的人,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名人的幸福观告诉我们对于幸福,要善于感受和体验,善于分享和品味,要善于培育和塑造。
幸福就像空气,当你拼命用手抓她时,她却从你的指间流过,而当你呼吸时,她却充满了你的身体!对待幸福要像对待生命一样珍惜!而把握幸福则要像呼吸一样-自然!是的,幸福是一种心态,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幸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的主观形式,是幸福的主观本性;人的需求之满足和生存发展之完满则是幸福的客观内容。如果一个人感到快乐而幸福,是因为他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了真实的实现,那么,他的快乐的心理体验之幸福的主观形式与他的需要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达到完满之幸福的客观内容便都是真实的。反之,如果一个人因为他的重大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了虚幻的实现,那么,他的快乐的心理体验之幸福的主观形式与他的重大需要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达到完满之幸福的客观内容便是不一致的。因主体不同而不同的幸福是相对的幸福;不依主体而转移的幸福是绝对幸福。
幸福是比较和感受出来的。给予是一种幸福,获取也是一种幸福,只有同过去、同同行和他人等相比较感觉到满意时才感受和体会到幸福。幸福是人的一种愉悦满足的感受。轰轰烈烈可以是幸福,平平淡淡也可以是幸福。其实,人们对于他所拥有的很快就会习以为常,无论他的水平在一个指定时间里处于什么样的层次,只要他们觉得自己的水平在提高,他们就会觉得是幸福的。正因为幸福一种心造的境界和状态,所以它与社会的评价,他人的褒贬无多大关系,与金钱地位等外在因素也关联不大。
幸福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一方面,幸福是理性的,当你认真工作时,那种孜孜不倦,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就是一种幸福,你深入其中而又无法察觉;当你买菜做饭时,商店里货架上的各种商品和小贩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就是一种幸福;当你学习时,知识所赋予你的不断增强的领悟力就是一种幸福。另一方面,幸福又是感性的,当你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荣誉和成就时,你那喜悦和欣慰的心情就是一种幸福;当你尽享天伦之乐时,父母亲,兄弟姐妹,妻子孩子脸上洋溢的欢笑,浓浓的亲情就是一种化也化不开的幸福!当你学有所成,理论联系实际,屡获成功,百试不爽时的满足感和抓住机遇,人尽其才,施展抱负时的豪情壮志就是一种幸福。
幸福离我们很近,但再近也近不过心与心的相贴!幸福离我们很远,而再远也远不过两颗“同床异梦”的心!幸福很大,大到中500万的大奖;幸福很小,小到父母的一声叮嘱和妻儿的一声柔语,也能让我们尽享关爱!幸福很高,高到站在“诺贝尔”奖讲台上领奖,世界瞩目;幸福很低,低到记住了一个总爱忘记了的英语单词。是的,幸福就像空气,无论活的精彩或是平凡,只有你用心和体会和感受,你都无时无刻不沉醉在幸福之中!正如大话西游中经典台词所言:幸福是短暂的,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其实幸福就是对某些欲望的暂时满足,往往它是消极的东西,当一个人的某种欲望得到满足,这种欲望就会消失,而那种幸福感(即满足感)也随之消失。我们其实从来没有珍惜过当下所用有的幸福(或者利益),而仅仅以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是所谓幸福的消极性,它能通过抑制痛苦而让我们暂时忘却或者忽视它的来之不易。当失去这种幸福(或者利益)的时候,才渐渐察觉它的价值,这是痛苦和烦恼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感受。
正如啸傲于九天之上的雄鹰,它需要充满智慧和犀利的双,需要人格完整和有力的翅膀,只有完整的人格和丰富智慧的完美组合才是幸福真正坚固的基石。“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想获取幸福,需要提高自己承受失败的能力,致力于个人追求,有自己的理想和良好的心态,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会爱与被爱,懂得珍惜和分享,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成为幸福的人。体验幸福,享受这种体验的乐趣,并使这种幸福的体验永远地留存于我们的自心之中,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暗淡其色彩,不因空间的转移而消淡其痕迹,不因人事的变迁而尘封当初的情感,我们的人生将因此而充实、而丰富、而绚烂、而散发出永恒不败的灿烂光彩。品味幸福,用心去感受和欣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这个美好的梦境永远不要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