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大腕频频出走私募


  公募基金经理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奖金季”结束后,都是跳槽的高峰,而且往往是群体性的。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公转私”基金经理的层次明显提高,一批总监级的重量级基金管理人也步入“公转私”潮流。

  在国外,私募基金无论是规模还是收益都远远好于公募基金。而国内,因为对私募没有进行法律上的明确和完善,导致私募资金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甚至是不能见天日的黑色角落。
  
  随着我国《信托法》《合伙法》等一系列法律措施颁布实施,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环境已经基本建立,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发展私募股权基金还不可能一下子把步子迈得很大。

  但私募基金的阳光化已经开始打通相关渠道,这也是导致公募基金明星基金经理、投资总监转投私募的原因所在。随着公募基金的优秀代表转投私募,私募基金的正规化、资金集团化的时代很快会到来,公募基金的竟争压力将越来越大。

  私募基金的体制优势,激励优势和成长性在市场化的竞争当中,会越来越强烈的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