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金 颂
——企业家的楷模、罕井煤矿董事长王谋旺侧记
在罕井镇,人们只要一提起罕井煤矿,就不得不想到王谋旺。是他将自己的智慧精力和心血十几年来全部投入到了罕井煤矿,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建成全省的先进单位,他吃苦肯干的精神,诚实正直的思想品德,精明严实的管理才能,知人善用的领导艺术,使人信服。
胸怀大志挑重担
罕镇地处渭北黑腰带,虽有着丰富的地下资源,但有史以来镇上都没有一口自己的民用矿井。为了兴办乡镇企业,1984年,镇上决定在桥西村煤田建井,但筹建了3年终因领导不力和资金问题而搁浅。建设工地和主井筒由于打打停停成了半拉子工程,煤矿咋办?成了镇领导的一块心病。经过反复研究,镇领导认为企业没搞好,关键是领导,经过协商便决定聘请当时在村级干部中有所建树的北白堤村村主任王谋旺出任矿长。1987年3月王谋旺走马上任,来到建筑工地,映入眼帘的是荒草一人高的荒凉景象。工地没有一堵围墙和一间象样的食宿住房,一副木制井架无精打采地立在那里,半成品的井筒涌满了废水。仅有的四名留守人员也发不出工资,生活没有保障,职工情绪低落,人人唉声叹气。企业没有一点现金,经过核产,全部固定资产还不到8万元。看到这个局面,王谋旺没有退缩,没有徘徊,他勇挑重担,毅然接下这个濒临倒闭的“烂摊子”。
没有钱,他先用自己的钱为矿上拉来了生活用煤,为留守人员发了生活费,稳定了人心,接着他选贤任能,挑选了精兵强将。这段时间,他熬红了眼,凡事跑断了腿,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抽干了井筒里的废水,疏通了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主井筒衬砌工程,修筑了三栋食宿、办公房,终于使这个“烂摊子”起死回生,有了明显的起色。
以矿为家谋发展
稳住了脚跟,他想到更多的是企业如何发展,他吃住在工地和工人同甘共苦,和大家共同商量研究,终于统一了认识,认为要把矿办好,必须着眼长远,按照正规矿井要求进行掘进施工,坚持边生产、边建设的工作思路,不搞“挖现成”的短期行为。由于他团结群众,集思广益,把企业建设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使企业得到了稳步健康发展。到1990年底全面完成了新型井架和55主绞车安装,实现了双罐笼提升,并改造了高压线路,进行了变压器增容,机钻了风井,修建了井下车场、充电机房、职工福利室和职工宿舍等,新增了固定资产90万元,使原煤产量达到35000吨,被省煤炭厅评为全省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单位。在成绩面前,他没有满足,而是以建成标准化矿井为目标,1991年又完成了井下车场和南北运输大巷的砌固,修建了磅房,安装了地磅和筛煤机,新增职工宿舍230平方米,绿化了职工生活区,铺设了矿内的柏油马路,被渭南地区煤炭局评为先进集体。1992年被蒲城县政府优秀乡镇企业,被渭南地区煤炭局评为先进乡镇煤矿。王谋旺本人被评为模范党员、优秀矿长,被原渭南地委行署授予了地区级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1993年又完成了风井配套设施和西一巷、北大巷两条主干巷道的衬砌工程,加大了煤矿的安全力度,提高了原煤产量。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而今的罕井煤矿已拥有固定资产1239万元,职工312人,技术人员32名,年销售收入达1200多万元,实现利税320万元。1998年被省乡企局评为“省级乡镇企业家”。十多年来共上交国家税金和给镇政府财政资金1000多万元。
严格管理树榜样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王谋旺加强了自身业务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了经济师职称,并结合本矿的实际制定了详实严密的规章制度,层层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在内部管理上狠下功夫。在抓好生产的同时,他妥善地处理好生产和安全的辩证关系,除加强安全监督的力量外,先后投资8万元对入井职工进行了2000人次的代资安全培训,增强了职工的自身保护意识。经过调查研究,制定出了“安全、生产、材料消耗”定额承包方案,并付诸实施,将安全和生产落到了实处。并利用党支部学习会、矿务工作会和广播版报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从而激发了全矿职工自觉执行“三大规程”,自觉反“三违”的自觉性,做到先安全后生产,人人争当安全生产标兵。多年来,每次在省、市、县及国家煤矿安全检查组的检查评比中,无论是企业经营管理、环保卫生、机电设施,还是井下开采、巷道布置都是一次性检验合格,为全省地方煤矿安全生产达标验收树立了榜样。
锐意改革绘宏图
为了寻求企业的更大发展,他大胆开拓,锐意改革,经过集思广益,构筑出了一套标准化的企业发展蓝图。为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在上级行政、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助下,他大胆地进行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制订了《企业章程》,实行了四权分离,使各项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企业注入了活力。为了扩大经营范围,他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在罕井镇兴办了集吃、住、浴、娱乐为一体的“尧山宾馆”。又先后投资150余万元新建了宿办大楼、职工澡堂、锅炉房、职工餐厅,从根本上解决了与干部职工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两塘(堂)一舍”问题,并开办了图书室,增加了体育设施和娱乐项目,活跃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彻底改变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市场经济变化无常,煤炭行业也曾因乱开乱采造成市场饱和、销售疲软的现象,在困难面前,他没有退缩,而是及时提出了“开拓市场,促进销售”的工作方针,改变原来“坐门等客”为“上门寻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原煤销售价格,他在企业内部开展“节约一分钱、一度电”活动,想方设法提高原煤产量,使企业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好势头。
强烈的成就欲望和超越自我的奉献精神是成功企业家的必备条件,而王谋旺便做到了这一点,他重在企业管理中一分钱一度电的精打细算,但对社会上公益事业的支持却从未间断。多年来,免费为罕井镇中学无偿供送块煤600多吨,这些年来他为贫困村建校出资,为贫困地区修路、通电、征订科技报刊、支援灾区,出资共达23万多元,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现代企业家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