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要把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并以五大举措应对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其中有一点就是:要调整理顺务工和务农收入的比价关系,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防止务工收入的过快上涨,降低劳动力成本所推动的通胀压力。
中国务工人员的工资太低,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了。当然,那些国企老总的年薪并不比国外大公司低。很多发达国家在WTO框架下无法对中国的贸易实施制裁,就用“人权”来说事,其中就有中国工人工资太低,工作环境不达标等因素。中国用低工资制造产品,发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低价卖给发达国家老百姓,可发达国家政府却在WTO状告我们倾销。这务工人员的工资是该涨还是该跌,已经一目了然,作为国家统计局的局长,将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国家决策层,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谢伏瞻局长所担忧的问题,其实在五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存在了,可那时候中国却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朱镕基总理还千方百计动员老百姓去消费呢。拿这些理由来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物价上涨压力大,说服力并不是很强。我倒是想问一问谢伏瞻局长,目前物价的过快上涨,是否和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持续上升、农副产品价格回归有关呢?
由谢伏瞻局长的这几个论点,使我对国家统计局近几个月公布的CPI的真实性也产生了怀疑。
笔者所在的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更是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月份为107.7%、2月份为112.8%,1-2月份为110.2%。其数据的产生过程如下:调查队在市区选择150多个采价点,这些采价点分布于市区的菜市场和商场,调查队定人、定时、定点采集市场价格,根据居民消费量编制各类商品的权数,调查的商品涉及八大类,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务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
我们知道,每年老百姓购置年货的时候,也都是物价上涨最快的时期。今年春节是
而去年的春节是在2月18日,也就是说,去年春节的食品采购一般都在2月份进行。因此,去年元月份食品类价格受春节因素影响很小。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受春节影响较大且受雪灾影响的元月份和受春节影响不大的上年元月份相比,CPI仅上涨7.1%,而受春节影响相对较小的今年二月份和受春节影响很大的上年二月份相比,CPI却上涨8.7%,这符合常理吗?